蓑衣渡战役是一个被吹出的神话吗江忠源将太平军全军覆没是真的假的( 二 )


然而,这对哼哈二将打击到敌人了吗?
怎么可能?
太平军在听到炮声之后,马上做出了反应 。船队一边开炮回击,一边摆阵,只见安装大炮的战舰围成一个圈,把载着首领和老弱妇孺的船只护卫在中心 。与此同时,太平军陆军迅速抢占了蓑衣渡两边的江岸,并安置好大炮,对着鼻祖与和春就是一顿猛轰 。
风紧,扯呼,幸好蓑衣渡两岸都是参天古树,鼻祖又熟悉地形,急忙拉着和春藏身大树之后 。至于让太平军全军覆没?搞笑吧?要不是树林掩护,太平军一时间无法判断虚实,恐怕就是和春与鼻祖全军覆没了 。
不久,太平军探得前方三里水塘湾处被清军打下了坚固密实的木桩,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 。兵贵神速,经过考虑,他们扔下部分淄重和二百艘船不要,从西岸的陆路去了湖南 。
太平军走后很久,和春与鼻祖才从西岸的大树后面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他们相视一笑 。
二百多艘船啊!发了 。
事后,和春向上级汇报,说是蓑衣渡一战,共歼灭敌军200人,烧毁敌船1艘 。然而,以清军一向喜欢虚报战功看,只打死了两名太平军都不稀奇 。
本来,蓑衣渡之战就是个清军失败的小战役 。即使按照惯例吹成了胜利,主帅和春也不好意思吹的太大 。然而,江中源从此开始对一件事深信不疑,那就是正因为他江忠源守在西岸,太平军才由蓑衣渡东岸溜走的 。没办法,作为鼻祖,就是这么自信 。
不久,他在给朋友刘蓉的信里吹了一个牛,说是自己在蓑衣渡鏖战两昼夜,把太平军精锐杀的片甲不留,并夺获船只三百艘 。可惜只有自己一军,其他部队不配合,否则敌人可就全军覆没了 。鼻祖,你这么说,可还记得蓑衣渡大树后和你并肩躲猫猫的和春吗?不过,在晚清战史上,绿营天生就比湘军低着一等,所以和春,你作为江忠源的朋友,就乖乖张开两肋,让鼻祖插上一把老江飞刀好了 。
太平天国年画《鱼乐图》
的确,当时的清军是一盘散沙,无法在蓑衣渡两岸同时设防,然而,从太平军在蓑衣渡迅速、冷静而强大的应对来看,即使巅峰时期的湘军埋伏在东西岸边,也是无法使敌人全军覆没的 。太平军如果真的以江忠源的家乡新宁为目标向西进军,凭鼻祖与和春的几千人根本无法阻拦人家的脚步 。
两年后,江忠源在庐州守城,死在了太平军手上 。鼻祖虽然死了,湘军却开始了崛起 。一群湖南人在与太平天国的征战中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他们一手拿刀,另一只手则拿起了笔,从舆论阵地全方位打造湘军品牌,战死庐州的江忠源自然成为他们致力推出的主打产品 。于是,一大批讴歌江忠源的文章热气腾腾的出炉 。在曾国藩、左宗棠、李元度等人的笔下,鼻祖在蓑衣渡歼敌千人,和春则成了破坏鼻祖战略,不肯在东岸设防,所以造成敌人漏网的罪魁祸首,之前战死全州的南王也记在了蓑衣渡江忠源的名下 。
不过,尽管从此蓑衣渡之战被吹成为了一场大捷,但真正把大捷变为神话的并不是湘军,反而是太平天国的拥趸,这话是怎么说起的呢?
民国时期,随着反清的政治环境,太平天国成为热门,一大批史学大师都开始研究起了这个课题 。
于是,在蓑衣渡之战的90年后 。著名太史学专家简又文先生特地到全州与蓑衣渡一带走访 。
将近百年的口口相传,细节上比文字还要失真 。民国时期太平天国很红的,远不是如今网络上人人喊打,所以全州城和蓑衣渡都在争抢冯云山死亡地的版权,连南王死亡的具体位置和坟墓所在地都编出来了 。
困惑的简又文先生只好采取了一种折衷的说法,即南王先在全州城中了一炮,掉血50%,接着在蓑衣渡遭到伏击,又中了第二炮,血槽清空死去了 。所以说,江忠源和南王之死脱不了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