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宋太宗胆寒的寡妇萧氏:一力支撑起庞大辽国( 三 )



两场大战令宋太宗胆寒
到景宗之时,阿保机创立的契丹王朝已经立国六十多年 。其间,内忧外患,血雨腥风,战争一直伴随着这个多元文化的草原帝国 。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 。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 。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 。
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 。萧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 。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 。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拍着胸脯说了一句宋朝自太宗以后近三百年间再也听不到的豪言壮语:“河东(北汉)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于是,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强大的辽国 。
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 。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 。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 。
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 。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 。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 。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 。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 。
为了教训赵光义的无端挑衅,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 。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 。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 。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 。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 。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 。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收兵 。
处变不惊保幼子登基
公元982年9月,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35岁的辽景宗到达云州(山西大同)境内,游猎于祥古山时得了重病,最后在赶往云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宫 。
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 。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 。
萧燕燕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召来景宗临终前委托后事的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边防未靖(宋军威胁),你们来说,我该怎么办?”
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 。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 。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
韩德让是汉族人,祖父韩知古原本是述律氏的家奴,述律平嫁给阿保机时,韩知古作为陪嫁的滕臣到了耶律家 。因此,韩德让有着“宫分人”的不光彩出身 。韩德让在景宗大量提拔运用汉官时崭露头角 。为景宗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 。因此他屡屡升官,先是代父韩匡嗣为上京留守,后又代父为南京留守,管理偌大的燕地 。在公元979年的“高粱河之役”中,韩德让坚守南京(今北京)十五个昼夜 。在援军到达时,韩利用原来的地下坑道,出奇兵抄宋军背后,配合耶律休哥大败宋军 。这次战斗,不但保住了幽州燕地,而且使宋军元气大伤 。韩德让以守御之功誉满朝野,景宗授之为辽兴军节度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