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承宗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孙承宗的传奇典故( 六 )


卷子交上来 , 先是难坏了考官 。最好的两张卷子旗鼓相当 , 难分伯仲 。考官只好请皇上亲定 。万历皇帝展开两份考卷 , 细细阅审 。一张是江南举子祖公子 , 另一张是河北名士孙承宗 。两份廷对策皆立论高远 , 议论恢宏 , 虽然风格不同 , 见解有异 , 但都言之成理 , 持之有故 , 观点鲜明 , 论据充分 。至于辞章华美、气势流畅 , 更是令人赞叹 。万岁爷背靠龙椅 , 手拈朱笔 , 思忖再三 , 下不了决心 。觉得今科状元难点 。点了祖则亏待了孙 , 点了孙又亏待了祖 。万历皇帝的朱笔拿起来又放下 , 放下了又拿起 , 犹犹豫豫 , 难作决定 。
万历皇帝看着丹墀之上的两位才子 , 不禁灵机一动 , 计上心来:何不加试一题 , 让他们再显才华 , 从而分出高下 。于是下令:“命你二人各写三千字 , 先写完者即为状元 , 后写完者屈作榜眼 。”
孙承宗听罢 , 双手各执一笔 , 笔走龙蛇一般写将起来 , 转眼之间 , 三千个大字顿时写成 , 遒劲流利 , 赏心悦目 , 起身交卷 。可惜比那江南祖公子晚了一步 , 原来那祖公子见孙承宗下笔如神迅疾无比 , 便急中生智 , 只写了“三千字”三个大字便交卷了 。
皇帝一看 , 哈哈大笑 。对孙承宗说道:“孙爱卿 , 你写字又快又好 , 实在难得 。只是朕命你们各写‘三千字’ , 祖公子只写了三个字 , 抢先交卷 , 在机智睿敏上胜你一着、我点祖公子为状元 , 你可服气?”
孙承宗恭敬答道:“臣本愚纯 , 才疏学浅 。祖公子才华横溢 , 机智灵变 , 臣实在敬佩 。点祖公子为状元 , 臣心悦诚服 。”
于是 , 万历皇帝朱笔下过 , 点祖公子为今科状元 , 授修撰 , 点孙承宗为榜眼 , 封为编修 。遂宣布殿试结束 。这就是“丹墀云染三千字 , 春殿雷轰第二声”的来历 。
殿试完毕 , 进士们退去 , 万历皇帝再翻试卷 , 无意间发现 , 在孙承宗试卷的背后面 , 也工工整整地写着“三千字”三个大字 。万历皇帝恍然大悟 。原来孙承宗并不缺乏这点机警 , 不过是故意藏巧露拙 , 体体面面地把状元让给祖公子罢了 。
八、文官下轿 武官下马
高阳城里 , 还有一座石碑坊 。石碑坊上 , 刻着八个大字:“文官下轿 武官下马” 。
这个石牌坊的来历 , 有两种说法 。
一种说法是:这个石牌坊是从任丘搬过来的 。说在明朝万历年间 。孙承宗的妻子王氏夫人有个侄儿 , 叫王昺 , 从小扛长活 , 日子很苦 。但是他很用功 。边做长工边读书 , 后来一举高中 。万历皇帝一看王昺文采出众 , 又一表人才 , 就把自己的妹妹延庆公主许配给了他 。王昺成了皇家的驸马 , 好不得意 , 夸官回家 , 走到任丘 。
原来任丘这个地方 , 人杰地灵 , 多出官宦 。据说当时朝中近半数官员都是任丘人 , 号称任丘大僚 , 所以任丘人走到哪都挺“牛” , 尤其瞧不起临县的高阳人 。
王昺走到任丘 , 想给高阳人争个面子 。于是下了马 , 一个人倒骑在一头毛驴上走进任丘城 , 走着走着 , 他看到一个高大的石碑坊 , 上面写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大字 。便装作看不见 , 继续悠打悠打朝前走 。这下惹恼了看牌坊的老头儿 。老头儿一把揪着他的毛驴喝道:“你这人好大的胆子 , 看不见牌坊上写的字‘文官下骄 , 武官下马’?你不下驴还倒骑毛驴朝前走 , 快不给我下来!”王昺却不慌不忙不生气 , 笑着对老头儿说:“我既不是文官 , 又不是武官 , 既不是坐轿 , 又不是骑马 , 为什么要下来?”于是俩人争吵起来 , 引来一大堆看热闹的人 。老头儿说“你骑着驴走过牌坊不下来 , 还脸朝后 , 什么意思?”王昺说:“我喜欢这个牌坊 , 想多瞧它几眼” 。看牌坊人老头儿嘲讽王昺说:“你喜欢?你想要吗?有本事你敢搬回你们高阳老家去!”王昺脖子一梗 , 大声地说:“好 , 半月之内 , 我要把它搬到高阳!”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