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有多少明星吸毒:那时吸毒是家常便饭?( 二 )


老裘派花脸的创始人裘桂仙也是个老烟枪,据说长年抽烟让家里的老鼠都染上了烟瘾 。有一次,裘老板带领全家长时间在外地演出,家里顶棚的老鼠因无鸦片烟熏养,纷纷坠地而亡 。这固然不可信,但裘桂仙的儿子裘盛戎有遗传式烟瘾,抽得厉害,未过花甲即因肺病死去,却是真的 。
跟谭鑫培学艺的余叔岩同时把抽大烟学会了 。据张伯驹《红毹纪梦诗注》记录,梅兰芳曾出演于美、苏、日,得博士学位,著名京剧旦角程砚秋也曾出演于法国 。有人问叔岩何不也去外国出演?叔岩曰:“吾国乃中华大国,而出演皆系男扮女装,未免少失国体 。美、法、日、苏吾不再去,唯印度可商量耳 。”人问为何愿去印度,叔岩曰:“印度有大土,我可过瘾也 。”原来人家不去西方是怕没有鸦片可抽 。
晚清民国伶人吸毒之事实不胜枚举,跟现在明星吸毒提神解压,寻找灵感的借口一样,伶人吸毒据说也是为了提神解压 。抽大烟确实有刺激提神的作用,只是药力一过,人就瘫软如泥了 。再有,唱戏的最怕嗓子出毛病,尤其害怕在舞台上嗓子出情况,那等于自砸招牌,保护嗓子是京剧伶人非常重要的事,据说鸦片能止咳止泻,伶人宁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
不过在笔者看来,伶人吸毒主要还是因为来钱快抽得起 。清末民国人们爱听戏,京剧市场火爆,伶人挣钱相当容易,名伶挣钱速度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据近代著名报人汪康年记载, 汪桂芬、谭鑫培这些名角,“声价绝高” 。谭鑫培除了日常在戏班中演出外,常外出走穴给人家唱堂会,一出戏价钱约50 两银子,而当时京官一品大员年俸不过180 两银子,谭老板唱三四出戏就顶一品大员一年的“工资”,足以羡煞王公大臣 。
到了民国仍然如此,据当时《京报》报道:戏班子收入相当高,谭鑫培第五次去上海唱堂会,一个月包银就有1万块 。二三流的角色,唱一出也有10块20块,而当时北平政府的一个科员一个月也不过30块上下,教授、部长月薪350元已经是非常之高了,跟名伶相比, 乃小巫见大巫 。
而且,抽大烟还是一种身份、身价的象征 。伶界有句话叫“不抽大烟,不过一千”,就是说一个名角儿要是不抽大烟,家里没有烟榻烟具,说明角儿还不够有名,生活品位还不够高,别人就不会开出超过一千块的价钱 。抽大烟俨然成了名角的标配 。
伶界新人在前辈烟枪的熏陶之下,有样学样 。据说当时师傅教徒弟,经常是在烟床上进行:“盖烟榻譬之课堂,烟盘犹如黑板,烟签权做教鞭,烟枪可当刀枪靶子或马鞭等使用,又口中念锣鼓时,烟签击于烟盘上,亦可代表鼓板 。”那是派头十足,舒服至极的 。譬如余叔岩拜谭鑫培为师,谭鑫培就是侧身倚靠在烟榻之上,用一只大烟枪给余叔岩指点 。如此耳濡目染,徒弟有钱了不仿效师傅抽大烟,难;有巨大社会示范作用的名伶吞云吐雾,视之为时髦,其他阶层不竞相效尤,亦难 。
一些名伶毒瘾实在太深,新中国成立后也戒不掉,只好网开一面,特许他们吸食,伶人与毒品的关系就有这么“深厚”,对社会的影响也如此“深厚”,要求他们以身作则,禁吸毒品,也是正当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