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千年竟仍步步高升关羽如何被推上圣坛?( 二 )


真真假假的关羽
《三国演义》中有大约七成的史实来源于《三国志》,而假定《三国演义》中关公形象有70%的真实,他也称得起盖世英雄 。但最近,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关公的文章,引用《三国志》中关公与曹操争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的事,论证关公好色 。我觉得这太没有必要了———只用忠信礼义的戒律来束缚关公形象,不应该是读史研史的方向,史书上记载的东西,还不如埋在地下的古董容易鉴别,勘正起来不太容易,毕竟已经尘封几千年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发人深省 。更何况《三国演义》本非正史呢?
如《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据《三国志·蜀国传》中记述:“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但此一事件,罗贯中用了二回半,万余字虚构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使关羽的忠义形象更加丰满,又为后面虚构华容道义释曹操留了伏笔 。这一节应该说是全书中最有深意的一笔,论忠当斩曹,论义当放曹,最后关公动了思旧之情,义字占了上风,这与皇权要求的忠打了擦边球,而恰恰是这一点,让人觉得关公更有人情味,更可亲可敬,拉近了关公作为神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
关公故里盛产传奇
关公的遗迹有三处:解州关帝庙、常平家庙、关帝祖茔,现被简称为“三关” 。不过,关帝祖茔因时间紧张,并未去看,好在听说它对了解关公用处不大,也稍减了遗憾 。
解州关帝庙离运城20公里,是三关之首,规模最大,据说关公故去后,头在关陵,身在当阳,而魂魄返归故里 。拜关公不到解州不算真的拜祭 。因关公被尊封为帝,解州庙区的建造近似一个微缩的皇宫,沿用了“前朝后寝”的格局 。庙外的结义园是近几年才扩建进来的,用围墙与外面的道路相隔 。
纵160公分,横80公分,绢本设色,轴,收藏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博物馆 。
图释:画中关公一副儒将风范 。髭须清秀,美髯飘逸;勾眼丹凤,双眉俊美;面目含蓄,盎然逸趣;线条流畅,设色大方;生动自然,惟妙惟肖 。在目前所见到的关公画像中,本幅最能体现关羽“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的本质 。若是藏于家中敬仰,可保财源滚滚;或是水陆法会专用,以显神威 。
结义园以前是刘备的殿堂,因为建在关庙之南,有违君臣之祖制,后人就改修为结义园,园中桃树颇多,流水似带,可惜我去的时候是盛夏,桃花已谢,逊了天地一拜的气势 。
连接关帝庙宫门的围墙高约数米,雉堞高耸,垛口如林,左右钟楼鼓楼遥相对峙,若战鼓雷鸣,扬刀立马于城下是何等气概 。人们常以此与紫禁城相比,不过那样虽多了一些皇族贵气,却少了些英雄霸气 。旧时大门一关,两边台阶上搭起木板,此处又是一座完整的古戏台 。据说以前有位叫米喜子的,善演关公戏,演时只勾眉眼,上场时饮一大碗酒,面色即变赭红 。现在上戏多用重彩,虽然好看却失去了自然之本了 。
常平家庙在运城市西南方向,距解州关帝庙9公里,是关公的故居 。建筑格局类似解州关帝庙,只是格局小些 。庙虽小,但一石一砖皆有故事,一木一树皆附传说,寻石问木更有情趣 。
崇宁殿前有龙虎二柏,已经有1800多年的树龄 。左边龙柏参天,有两枯枝分叉高耸如龙角,而主干高昂如龙身,临风叶动,驾云即起 。右边虎柏,临地有凸出树包如虎目圆睁,树根似虎爪扑地,栩栩如生,一显龙腾虎跃之形 。前些年修献殿,虎柏有一大枝碍事,无奈就锯了,相传当时连刮三天三夜大风,断口殷殷如血,更增加了一份神秘之感 。当地有一风俗,新生儿男寄养于龙柏,女寄养于虎柏,以红线绕树三匝 。现树上红线缠绕如围裙,更添古意 。古建筑深奥难懂,非一般人能详解,倒不如这些树的传说更能让人留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