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之谜:为啥三年时间没有得到皇上临幸( 二 )


网络配图
朝廷派出的卫护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眼看如此风华绝代的美人,离开繁华的帝京,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无不为之嗟叹不已 。从长安到匈奴,是一望无际的大漠 。昭君想到元帝和她分别时候的情形,心中十分凄苦,倘若不被画工作弊,一定得蒙宠幸 。像她这般花容月貌,如在元帝身边,岂不是日夜笙歌?她一边走一边暗自伤怀 。塞外是个不毛之地,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 。王嫱一个人自思自叹,自怨自艾,百无聊赖,无可解愁,只有在马上抱着琵琶,弹《出塞曲》,藉以消遣 。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声声令人肝肠寸断 。谁知天边飞过的大雁,见她如花美貌,听了凄婉的琴声,居然扑扑地掉落在地上 。这个便是“沉鱼落雁”中“落雁”的典故 。
出了雁门关,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直到天际 。王嫱到了匈奴之后,呼韩邪倒也待她很好,号为宁胡阏氏 。然而胡笳悲鸣,饮腥食膻,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 。逾岁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 。后来呼韩邪病死,长子雕陶莫皋嗣位,号为若鞮单于 。那时王嫱尚是二十四岁的花样年华,若鞮单于见王昭君华色未衰,复占为妻室 。她在匈奴已有数年,故国规矩,略知一二 。胡人的习俗,父死可以娶母,她在若鞮登基的那一天问他:“你是胡人,我是汉女;你现在做了单于,我却不知从胡还是从汉?”若鞮道:“本国风俗如此,自然应从胡俗 。”若鞮即封王嫱为阏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单于一样 。后来昭君复生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又过十余年,昭君病逝 。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四季都是青色,故时人呼为青冢 。因她红粉飘零,远适异域,后人特为制了一曲,谱入乐府,名叫《昭君怨》 。有人说是昭君出塞时在马上自弹琵琶,编成此词 。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事迹,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 。然而,在长达六十余年汉匈和亲期间,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身份不如宗室公主尊贵的王昭君的事迹却均史有详载,而且衍生了许多新的故事 。究其原因,是昭君的低微身份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加上各种民间文艺、野史小说的流传,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所以其离奇的遭遇,留给后世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
《汉书·匈奴传》所载昭君和亲事迹尚属简单实录,《后汉书·南匈奴传》就已经增添了诸如“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补充记载了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 。再至乐府诗人笔下,则出现了“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 。
网络配图
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等所谓“昭君怨”、“昭君叹”之类的歌咏之作 。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 。可见许多关于昭君的记述是逐渐增多的,其可信度不免会大打折扣 。比如在葛洪的《京西杂记》中,就增加了画工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把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当时宫女众多,元帝选宫女只从画工呈上的画像上来识别美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