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立储因何大费周折?如何选定未来皇帝( 二 )


“刺”最终是让朱元璋给削干净了,国家的军事人才也因此消失殆尽,而朱标太子的执政能力却未见有多大提高,且很早就去世了 。没办法,朱元璋又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文,也是一边言传身教,一边继续“拔刺” 。到了此时,国家人才已经被朱元璋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尽管老实本分,但在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下,早就已经丧失了治国济世的本事和勇气 。而这时,那些在外的诸侯王们却是日渐崛起,不断壮大 。朱元璋在的时候,自然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等朱元璋一死,燕王朱棣(明成祖)马上起兵造反 。最终杀入京城,夺了皇位,连建文帝也不知所终 。如此看来,稳固政权,治理国家,单靠拔刺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
真正的伟人,没有一个是靠别人教出来的,包括我们的朱皇帝!
同样是刀光剑影,同样的惊心动魄 。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对象,却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当年,清朝的顺治皇帝入关不久就因病去世 。临终前,将皇位匆匆传给了儿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因皇帝年幼,顺治就指定了四名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幼主,料理朝政 。按说顺治皇帝思虑也够周密了,四个大臣同时辅政,既增强了执政力量,又可以相互牵制,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大权落入一人之手 。像“双保险”,看起来安全多了,但后来还是出现了鳌拜乱政的问题,甚至一度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
这是大臣辅政的最大弊病,怕的就是大臣们心怀异志,权大欺主 。但顺治皇帝应该是选对人了,玄烨最终还是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非凡胆略,一举生擒了鳌拜 。而就是这个过程,让玄烨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树立了威信,巩固了皇权 。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也才有了后来的平三藩,收台湾,剿灭葛尔丹的不朽伟业 。
顺治皇帝当然来不及拔刺,但这些刺却让后来的康熙皇帝自己一一拔掉了,并最终成为一代圣君明主 。这样尴尬的局面,恐怕朱元璋至死也都是始料未及的 。
当然,朱元璋和顺治,绝不可同日而语,采取的方法也是大相径庭,但其最终目的却都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他们选择的后世之君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这就必然给历史留下两种不同的结局 。前者是破坏性的,却带着一些偏爱;后者是建设性的,却带着极大的风险 。但于历史而言,应是后者,对国家和人民更为有利 。
【古代帝王立储因何大费周折?如何选定未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