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上以范蠡的智慧为什么救不了儿子性命?( 二 )


【春秋历史上以范蠡的智慧为什么救不了儿子性命?】朱大公子找的那个楚国高官告诉他说:“我王将要实行大赦 。”朱大公子问:“怎么见得呢?”大官说:“每当王上要大赦时,常常先查封储藏三钱的仓库 。昨天晚上,我王已经派人查封了 。”朱大公子以为,既然是大赦,弟弟一定可以释放,一千镒黄金等于是白白扔在了庄生那儿,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去见庄生 。庄生见到朱大公子非常吃惊,说:“你还没有离开楚国吗?”朱大公子说:“我始终没有离开过楚国 。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今天特意来向您告辞 。”庄生知道朱大公子登门的意思,说:“你的黄金都在某房间里,你自己去取吧 。”这个朱大公子还真的入室取走了黄金,他离开了庄生,还暗自庆幸黄金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
庄生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他被小儿辈出卖了!于是再一次进宫对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情,您说想用德义之事来汇报,现在,我在外边听路人都说,陶地的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国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的左右,所以君王并不是体恤楚国人才实行大赦,只不过是因为朱公子才实行的大赦 。”楚王一听大怒,说:“我虽然无德,又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于是下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 。等到朱二公子行刑后的第二天才下达大赦令 。当然,朱大公子只能是带着弟弟的尸体离开了楚国 。回家后,母亲和邻居都十分悲痛,朱公却安慰他们说:“老大救不了弟弟,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他有所不能忍心舍弃的东西 。他年幼就和我一起生活,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 。至于老三呢,一生下来家中就十分富有,出门豪车,良马猎犬,锦衣玉食,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而来?所以,他会把钱财看得很轻,弃之也毫不吝惜 。原来我要派老三去,本来就是因为他能够舍弃钱财 。老大不能舍弃钱财,所以最终救不了弟弟,这是很符合情理的事情 。再说了,杀人偿命,就不要再悲痛了!我日日夜夜盼望的,就是老二的尸体能够送回来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儿子能够不被杀在闹市当中,也算是保住面子了 。所以,也不要再悲痛了 。”
这段故事,后任把它总结为一句成语,叫做“知子莫若父” 。实际上,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的范蠡所以救不了儿子性命,关键是范蠡的智慧拗不过面子 。首先是大儿子的面子 。在朱大公子看来,父亲不派他去救弟弟,而是派小弟弟前去,这是说明他是不肖子 。说起来,这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因为父亲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不派他去,也没有说你去不合适或者去了也是白去之类的话,是他自己认为不让他去这面子丢不起,甚至还想自杀,范蠡拗不过这个面子 。这时候,朱大公子已经把面子和性命连在了一起,正如范蠡妻子所说,这时候的范蠡也没有一定的把握就能够救二儿子,可最为现实的例子是,不派大儿子去,他就会马上死在你面前 。
其次是庄生也拗不过自己的面子 。庄生成功说服了楚王实行大赦,但这事情却有点儿神不知鬼不觉的奥妙,楚王不知道,达官贵人不知道,朱大公子就更不知道 。这种事情智的确是智,但只能是让范蠡这样同为智者的人去感知,可就是不能够对任何人说,包括自己的老婆 。如果是真能救了朱二公子,范蠡肯定能够知道庄生的良苦用心智谋所在,但那只能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同样不能对人明说 。庄生是不打算要一文钱财的,否则,像他那样的家庭,稍微一动那个钱,就没有办法补上,朱大公子回去明里辞行,实则取钱,人家分毫未动,正说明这一点 。问题在于,既然庄生已经把事情做成,又没打算要钱,为什么不把好人做到底呢?这就是庄生也拗不过那个面子!这就是他说的有一种被人出卖了的感觉 。像庄生这种安守清贫的高士,视金钱官位如粪土,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不要面子 。看起来,不仅仅是范蠡,清雅智慧如庄生者,也是拗不过那个面子 。这同时说明一个问题,任何人,无一例外都有自己迈不过去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