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后裔今何在?( 四 )


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 。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没有自由恋爱 。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 。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定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 。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视送彩礼 。男女订婚以后,关于彩礼的数量还要协商几次,哈扎拉人当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交表婚 。如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 。举行婚礼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娘梳妆打扮,然后,给新娘蒙上盖头,唱离别曲(边哭边唱),一般只对母亲和姐妹唱 。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祈祷,祝贺新人 。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 。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坐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 。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 。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
由另一些术赤的后裔演变而来——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Kazakh)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主体民族 。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部分分布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蒙古和阿富汗亦有分布 。从种族人类学特征来看,哈萨克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 。使用哈萨克语,分南部、西部和东北部3种方言,其语言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 。原来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后改为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苏联时期) 。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
哈萨克人同蒙古人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 。15世纪,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后裔阿布海尔汗建立起强大的乌兹别克汗国 。15世纪末,汗国内另两个术赤后裔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带着他们的部众迁移分裂出去,建立起哈萨克汗国,他的部落又融合了当时中亚的很多突厥和蒙古部落,最后形成统一的哈萨克民族,可以说,现在的哈萨克族是由术赤的后裔主导演变形成的民族 。
在牧区的哈萨克人终年住在可移动的圆顶帐篷(即蒙古包)里,其构造是可拆卸的木架,四周和顶上覆盖毛毡 。帐篷内的墙壁上挂有各种民族特色图案的挂毯,使帐篷内既美观又舒适整洁 。畜产品中的皮革用来做衣服、容器和马具,马鬃毛可编绳而牛羊角可做勺子和其他用具 。哈萨克人按季节和草场的好坏来逐水草放牧,为其牲畜寻找优良牧场 。日常食品主要是乳制品和牛羊肉食 。发酵后的酸马奶、马奶酒和马肉极为珍贵,但通常只有节庆假日才能享用 。
19世纪,更多沿边境的哈萨克人开始种植庄稼 。俄国革命后许多富裕的哈萨克人带着牲口逃往中国新疆或阿富汗,留下的游牧民组织起畜牧集体农场而定居 。绝大多数的哈萨克人现在成为定居的农牧民,畜养羊群和其他牲畜及种植庄稼 。
追寻生存空间的蒙古人——卡尔梅克人
卡尔梅克人(Kalmykia),原是突厥语对大漠之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称呼 。土尔扈特本是统一的蒙古族卫拉特四部之一(包括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 。明朝末年,该部族大部分离开原在塔尔巴哈台(今中国新疆境内)的游牧故土向西迁徙 。当时,准噶尔部强盛,土尔扈特部不服准噶尔部的统治,为寻求新的生存环境,于1616年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当时尚未被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里开拓建置,劳动生息,创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汗庭,完善了各项典章制度,维持了长达100多年的政权 。他们来到这块新的领地之后,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用蒙古语称里海为呼克廷格斯,即蓝色的海湖,称伏尔加河为额吉纳高勒,即母亲河 。到后来,沙皇俄国势力迅速扩张,不断欺凌土尔扈特人,激起了他们的反抗,为摆脱俄国的控制,1771年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大部分土尔扈特人离开伏尔加河畔,东归中国故土 。由于沿途遭遇俄军和哈萨克人拦截,死伤无数,最后剩几万人到达中国新疆境内 。另约三分之一的土尔扈特人由于游牧于伏尔加河西岸,受到伏尔加河的阻拦和沙皇俄国的阻击,没有能够返回故土,这些未能东归的人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继续受到沙俄的统治 。留下的这部分人就繁衍发展成今日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卡尔梅克人 。俄国十月革命后,1920年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1943年自治共和国建制被撤销,1957年重设自治州,1958年重新恢复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