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对外战争11位英雄战神:霍去病岳飞上榜( 七 )


徐达长于常遇春的地方有两点 , 一为智谋 , 二为战略眼光 。常遇春有猛张飞之勇 , 作战身先士卒 , 威震敌胆 , 可惜勇而无谋 , 开封战役被元将脱金龙以诱敌深入计包围 , 几被生擒 , 幸亏明军战斗力强大 , 死战突围 , 才侥幸而归 。而且常遇春自恃勇猛 , 轻视火器等科技 , 天荡山一战攻蒙古人回回炮阵地 , 险些中炮丧命 。相反徐达却极有智谋 , 对开封只围不打 , 并不断以小股部队骚扰对手 , 待敌人完全疲惫后方才发起进攻 。一举拿下开封 。同时 , 徐达高度重视火器制造 , 为骑兵广泛配置火龙枪 , 以弥补明军骑兵在骑射上与蒙古骑兵的差距 , 并广泛使用火炮用于对蒙古人作战 , 制定了火枪 , 火炮 , 骑兵 , 步兵协同作战的战法 。以优势火器大破扩敦贴木儿八万色目人军队 , 一举收复甘肃青海 。并以攻心战迫使西藏各部臣服明朝 , 真是钢柔并济 。另外 , 在战略眼光上 , 徐达也高出常遇春一筹 , 常遇春痛恨蒙古人 , 大军所到之处将蒙古人色目人尽数杀戮 , 徐达却不同 , 对归降的蒙古人一律善待 , 并安抚百姓 , 使许多城池自动归附 。
在军事战略上 , 徐达对明朝也有卓越贡献 , 他提出的卫所屯田制度被朱元璋所采纳 , 几乎沿用整个明朝 。朱元璋曾赞此制度“养兵百万 , 不费国家一粒钱粮 。”这使明朝得以以6000万人口养活了200万的庞大常备军 , 有力的巩固了国防 。明朝历代皇帝昏庸者多 , 但国家却能维持近300年 。其中军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0 , 戚继光
这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 抗倭寇 , 平蒙古 , 南征北战 , 功勋卓著 。其兵书也是中国军事史的宝贵财富 。中国人常喜欢用力挽狂澜一词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 而戚继光则是这样一位英雄 , 他与张居正一文一武 , 为明朝扭转了嘉靖年的颓势 , 迎来了隆庆年到万历初年的中兴局面 。
黄仁宇曾在《万历十五年》中称戚继光为“孤独的将领 。”这“孤独”二字可谓意味深长 。戚继光的带兵特色和军队建制与整个明朝当时的军队情况都是不合拍的 。然而明朝上下 , 也仅此支军队能战 , 真是可悲可叹 。戚继光后来遭陷害 , 郁郁而终 , 大概也和此不无关系 。
戚继光的戚家军带有明显的私家军性质 , 军队并非效忠皇帝 , 而是效忠将领 。非常时代重兵在手 , 明朝皇帝对其猜疑是正常的 。张居正在时尚且可庇护他 , 张居正过世后 , 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清洗掉了 。
今人提到戚继光 , 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 。平定倭寇 , 保卫海疆 , 确实是其大功一件 。但是区区千人倭寇 , 竟能横扫中国海岸线 , 明朝当时的腐败与孱弱由此可见 , 即便最后倭寇平定 , 对于整个大明帝国而言 , 也实在没什么好炫耀的 。而戚继光的戚家军 , 也只是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 。但于戚继光而言 , 平定倭寇是其不朽功业 , 一句“封侯非我愿 , 但愿海波平”更让多少热血青年壮心不已 。更重要的是 , 明朝在平倭战争中锻炼出一批优秀军队和军官 , 在之后的抗倭援朝战争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