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这三点不如曹操!揭秘袁绍到底哪里不如曹操( 二 )


就《三国演义》的叙述而言,官渡之战这个桥段并不如赤壁之战写得精彩,但其中的胜败原因,特别是双方主要领导人的驭臣之术及其产生的迥异后果,足以让我们不必亲历刀光剑影,也能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尽管当时后世学人多有总结,唯其“多有总结”,才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
那么,袁绍为何会输?他到底输在哪儿?
1、不懂因时乘势,错失良机 。
在权术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环境因素,也只有这样,权术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这个不难理解吧?好比百姓深受洪涝之苦,政府乘机启动水利项目,民众自然不会反对 。这就叫因时乘势 。
袁绍的败因,正始于不懂得这一点 。
官渡之战前,曹操兵发徐州攻刘备,田丰建议袁绍偷袭许昌(“举军而袭其后”),这无疑是个非常正确的策略,但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加以拒绝 。等曹操回师,奇袭许都的时机已失,袁绍却开始兴师动众讨伐曹操了 。田丰通过分析双方兵力部署优劣,认为曹军粮食不足,建议用持久战跟曹操拼消耗,袁绍又不予采纳,还把田丰关了起来 。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总感觉袁绍不是个正常人,用现在的时髦词儿来形容,属“自愿精神病”.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曾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这个评价太客气了 。诸葛所谓的“人谋”,当指战略、智慧而言 。袁绍手下不缺智囊,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 。可是外脑再多又有何用?领导不懂变通,一意孤行,跟神经病似的,焉能不惨败!
回到现实中,如今各地城管几成众矢之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领导该如何因时乘势的运用权术?窃以为不外乎两点:一是切实妥善的改变执法作风,用事实左右舆论,而不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二是要在扭转形象上多下功夫,许多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都是因时乘势的结果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地方城管执法部门已经在这么做,希望坚持下去 。
2、轻忽作用目标,输于沟通 。
权术的作用目标是人,正确的沟通方式是第一位的 。
当袁绍南下,曹操曾聚集文武商议对策,孔融和荀彧之间的一段论辩特别引人注目 。孔融:“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 。”荀彧曰:“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孔融:“袁绍士广民强 。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荀彧笑曰:“……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默然 。
荀彧原来就是从袁绍阵营投奔过来的,对袁营的情况最了解 。其后袁绍阵营发生的一连串内讧,果然验证了他的判断:田丰在大战前因直言忠谏被下狱,最终受逢纪谗言而死;审配在军情紧急之际,将许攸子侄收捕下狱,逼许攸临阵叛逃曹营;
郭图用谗言逼走了袁绍手下大将张合与高览 。
实际上,战事相持到十月,曹营已经绝粮,必须向后方的许昌紧急求援 。但许攸一反叛,向曹操献计火烧乌巢,整个战局随之翻盘,急转直下 。
这是官渡之战胜败的关键所在 。
推原论始,袁绍的军事失败,显然是权术的作用目标出错了,人事上出了问题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喜好、弱点、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区别是天上地下的 。因而从组织运作的观点来看,作为领导人在权术的设计使用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每个作用目标的特征和特点,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加以团结捆绑,才能使团队运作不至于失灵 。曹操的头号智囊郭嘉说袁绍“外宽内忌、多谋少决”、“听谗惑乱、是非混淆”.可谓一针见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