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正史的古代唯一女将军:秦良玉身高1.86米!( 四 )


数年之后 , 贵州水西一带再起事端 , 有一个叫安邦彦的匪首 , 在这里自立为罗甸王 , 招兵买马 , 很快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 。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人黔平乱 , 秦良玉雷厉风行 , 很快就消灭了安邦彦集团 , 但在这场战争中 , 秦良玉得弟弟秦民屏战死了 , 秦良玉再一次遭受了痛失亲人的打击 。
明天启七年 , 明熹宗驾崩 , 熹宗之弟朱由检继承皇位 , 史称明思宗 , 即崇祯皇帝 。此时的后金 , 已经改国号为清 。清兵趁朝廷改帝之机 , 由蒙古人作向导 , 从龙井关越过长城 , 直奔向通州 , 京师形势十分急迫 。明朝廷再次诏天下诸军镇边勤王 。秦良玉接旨后 , 带领她的白杆兵 , 日夜兼程赶往京师 , 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 , 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 。
狭路相逢勇者胜 。秦良玉的白杆兵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 , 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 , 就开始了全面进攻 。年已55岁的秦良玉 , 手舞白杆长矛 , 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 , 锋刃所过之处 , 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 。所有白杆兵将士 , 无不以一当十 , 如猛虎下山勇不可挡 , 打得清兵望风披靡落荒而逃 。很快 , 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 , 解救了京城之围 。
北京围解之后 , 崇祯皇帝大加感慨 , 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 , 优诏褒美 , 赏赐彩币羊酒 , 并诰封一品夫人 , 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 。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 , 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 , 何必将军是丈夫 。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 , 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 , 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 , 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 , 不是昭君出塞时 。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 。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 , 丹青先画美人图 。
崇祯皇帝有生之年 , 享国日浅 , 遭逢多难 , 很少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 , 除赠秦良玉诗外 , 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 。如此之殊荣 , 足可见秦良玉之丰功伟绩 。
史载秦良玉率部进京后 , “驭军严 , 秋毫无犯” , “都人闻白杆兵至 , 聚观者如堵 , 马不能前 。”如今北京宣武门一带的四川营胡同 , 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
秦良玉不仅擅长带兵打仗 , 而且十分注重军需的生产 。如今北京四川营胡同附近 , 还有十几条“棉花胡同” , 分头条、上二条、下二条等名称 。这也与秦良玉有关 。她在北京驻扎期间 , 曾令部下与女眷纺棉织布 , 故而附近的一些胡同就被后人呼之为“棉花胡同” 。清代曾有人写《四川营吊秦良玉驻兵遗址》一诗咏道:“金印夙传三世将 , 绣旗争认四川营 。至今秋雨秋风夜 , 隐约钲声杂纺声 。”
又过了十来年 , 起义军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 , 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 , 风采不减当年 。她率领白杆兵 , 连战连捷 , 解除太平之围 , 扼反将罗汝才于巫山 , 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 , 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尽了苦头 。然而 , 由于川地屡经兵灾 , 府库空乏 , 损耗的兵力和粮饷无法补充;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 , 潮水般涌进川蜀 , 在整个战局上 , 官兵是无法取胜的 。秦玉良万般无奈 , 只有退保石柱一地 。面对着潮水般的义军 , 英勇善战的秦玉良也只能哀叹“大厦将倾 , 一木难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