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白起在秦国威望太高,不听王命就是对王权最大( 二 )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白起的功劳已经够大了,如果再让他建立灭赵之功,那么他在秦国内外都会成为"神"一样的人物,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百姓心中的威望都会超过他这个君王 。天下人也许只记得是白起消灭赵国,帮助秦国开疆扩土,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局势,谁会记得是秦昭襄王在背后的鼎力支持,要粮给粮要人给人才使白起建立起这不世之功 。白起威望太高了,这让秦昭襄王又想起了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把持朝政的时代,天下人只知秦有四贵而不知有大王 。秦昭襄王不敢拿国运做赌注,也对白起有了提防之心,权衡之下还是作了撤军的决定 。
三、抗拒君命
秦军从赵国撤退几个月后,秦昭襄王对天下形势有了新的判断 。几个月以来五国一点反应也没有,足见惧秦之心甚重,经过几个月的休整,秦国的各项运行机制有所恢复,粮食储备有所增加,秦军武备也全部更新,军心战力也都得到极大的恢复,这个时候攻打赵国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正好武安君白起病了,把这个天大的功劳给其它的将领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
可惜秦昭襄王这一次错判了形势,五大夫王陵攻赵国邯郸遭到赵国顽强抵抗,损失惨重 。秦昭襄王请白起出战,白起推脱:"此时攻邯郸,赵国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上下齐心,加上诸侯在外策应,秦军有被夹击之危,这个时候断不可攻赵 。"秦昭襄王一听心里不高兴了,拒绝出战是吧!你就是在怪我上一次没有直接攻取邯郸,我就偏不信没有你秦国就攻不下邯郸 。
于是秦昭襄王用老将王龁换下王陵继续围攻邯郸,魏国和楚国同时出兵救赵,秦军损失惨重 。秦昭襄王感觉此时退兵脸上实在是脸上无光,再一次放下面子请求白起出战,然而白起以先前的理由拒绝出战 。秦昭襄王一下就火了,邯郸之围是我力主,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是我的过错 。但是我以君王的身份三番两次来请你,你却总是推脱,君王的威望和颜面何在,我不能要一个自视甚高不听话的将军 。
白起能打战,这是公认的事实 。但是百战百胜就会有功高震主的危险,当你在军队百姓中的威望超过君王时就得小心翼翼了,懂得犯错也是一个规避君王猜忌的好办法 。白起碰到了是一个好君王,也是一个不好的君王 。好的是这位君王倾全力支持他建功立业,不好的是这位君王有过长达数十年王权被架空的经历非常忌讳哪些威望过高而又反衬出自己无能的人 。白起恰恰又成为了这样的人,他在国人心目中是"战神"般的存在,威望远远盖过了当年的宣太后和丞相魏冉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灭赵军四十五万,其后的邯郸之战由秦昭襄王力主却战败连连,两相对比之下秦昭襄王也觉得脸上无光 。白起这个时候如果照顾到秦昭襄王的面子挂帅出征,即便败了秦昭襄王把他视为自己人加以重用 。但是偏偏白起把自己摆到了秦昭襄王的对立面,三番两次抗拒君命,让自己君王颜面扫地,最终使秦昭襄王狠下杀心 。


【秦昭襄王:白起在秦国威望太高,不听王命就是对王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