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才是他的保护伞,蜀汉老将竟在诸葛亮死后惨遭灭族( 二 )


三、魏延的计策不被诸葛亮采纳,是从国情考虑 。
这个不是因为诸葛亮故意和魏延过不去,而是诸葛亮根据蜀国的国情,制定的战略不是东进长安,而且长安是魏国西北重镇,又处在关中平原上,即使蜀国一时夺取,也一定守不住,还必然遭到魏国骑兵的沉重打击,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担负着蜀国江山的重担,他要对自己做出任何决定都要负责任,自然要三思而后行 。而魏延只是军中大将,他只考虑怎么打仗,而不会考虑战略性问题,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是正确做法,是对蜀国江山负责任的体现,没有任何错误!
四、至于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安排马岱诛杀魏延,更是对诸葛亮的侮辱!
在史书记载中根本没有诸葛亮安排杀魏延的记载,如果诸葛亮真的要杀魏延,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就算刘备活着的时候也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国朝廷大权,一道命令下去直接就可以把魏延杀死!诸葛亮不会不清楚魏延在军中的影响,只有诸葛亮的威信可以很顺利的平息魏延的影响力,不给蜀国带来动乱,安排别人杀魏延,一定会带来动乱,消弱蜀国的国力!
归根结底魏延并非诸葛亮害死的,而是他咎由自取 。
作为一名战功卓诸的将军,他不懂得谦虚谨慎,反而狂妄自大,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不断有怨言,诸葛亮一死他更加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而且刘禅年龄又小,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怎么敢把大权交给他?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 。魏延回答道:
“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他不但不知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反而不服从朝廷命令,这就必然被当成叛乱对待 。
魏延性格太过跋扈,以至于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一个遍,甚至恶名都传播到了吴国孙权那里,孙权曾说: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 。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想他的名声之差 。古往今来,武将战功卓著而又恶名远扬的下场一般都不好,魏延当然也不例外 。
魏延不听从杨仪断后的命令还可以理解为赌气,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后,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并率军出击杨仪大军,这就酿成大错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所以魏延就非死不可了 。
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也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魏延的评价十分准确,他说: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 。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
所以魏延的下场和诸葛亮没有关系,是自己咎由自取!而且他应该感谢诸葛亮一直对他的照顾和宽容,人人都说魏延坏话讨厌他的时候,是诸葛亮一直重用他,让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赐爵封侯,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可惜的是诸葛亮对他的宽容,没有让他变得谦虚谨慎,反而更加居功自傲、狂妄不堪!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