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令人生畏的废太子胤礽:康熙为何最宠爱胤礽( 五 )


大学士和众文武大臣对于太子的作业印象极深 。太子的八箧习字作业 , 康熙皇帝胤礽许大臣们带回官署 。大学士和讲官们非常高兴 , 他们在官署细阅太子的佳作 , 欣喜不已 。在这些佳作之中 , 有太子六到十岁期间所书写的满字;有十岁到出阁的前一天所书写的汉字 。太子的一笔一划 , 工整端正 , 精楷苍劲 , 透出一种娴熟的笔法和遒劲的功力 。
第二天上朝之时 , 大臣早早地就恭候在殿门之外 , 畅谈太子的学业 , 赞美未来天子的英伟 , 歌颂当今皇帝的圣明 。他们满面春风 , 怀着对皇帝亲自教育太子使太子学业有成的崇敬之情 , 真情地赞颂皇帝的功德 , 诚恳地赞扬太子的天赋聪颖 。他们说 , “仰见皇上合天之行健 , 自强不息 , 于二帝、三王大大法 , 身体力行 , 以建皇储 , 即以翼元子 。故凡学问启牖 , 皆纯而不杂 , 勤而有常 , 即此书体之精 , 亦关正心之学 。我皇上天章宸翰 , 烂若星云 , 囊括众家 , 超轶前代 。今皇太子书法 , 进而愈上 , 虽本英姿之特茂 , 亦征养正之渐深 。从此日新又新 , 陶淑于宫廷之善诲 。加以出阁方始 , 讲读益勤 , 自然驯造高明 , 同符至圣 , 真国家亿万年无疆之福!”
完美的学生
汤斌等众讲官知道太子的学问超常 , 日夜为太子的课程作着准备 。他们充分备课 , 反复练习 , 期望让博学的太子能够再接再厉 。师傅们每天提前到达毓庆宫 , 为太子进讲书 , 师生一起坐而论道 , 关系融洽 。他们的这种进讲的方式对于清代宫廷来说是全新的 , 与以往任何朝代的宫廷课堂也是完全不同的 。讲官们与太子之间 , 完全是用一种近乎沙龙式的方式进行学业交流 , 用对谈的方式引据典 , 讨论儒之中的某一部某一章某一节 , 讲其本义 , 探讨其注疏和音训 , 讲述其古义和今义之不同 。
因为太子太博学 , 特别是太子对于所学的内容 , 不仅已熟悉而且可以说是精通 。所以 , 常出现的场面是 , 师生之间的论讲发生了倒换:讲官恭请太子讲说 , 太子就先把当天要学的段落 , 几乎不用分章 , 十分准确地讲解一番 。然后 , 讲官们拿着自己昼夜准备好的讲稿 , 边看稿子 , 边议论文 , 探讨文义 , 谨慎地引申推衍 , 生怕讲错 。可是 , 师傅的引据典还是常被太子纠正 , 并同时指出原原文出自何处、本意主旨何在、历代哪些大家作过注解、有何著名阐述等等 。
按照中国宫廷的规定 , 自古以来 , 太子出阁讲学 , 都是事先由讲官进讲 , 然后阐述大义 , 再由太子讲说自己的理解 。只有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才华出众 , 能够在出阁讲学之时 , 先由自己来讲 。师傅们心悦诚服 , 十分恭敬地听太子进讲 , 也十分钦佩地听太子引据典 。师傅们很奇怪 , 那些浩如烟海的功课 , 太子为什么会如此地熟悉!要知道 , 师傅们都是有备而来 , 日夜加班 , 反复备课写了讲稿 。所以 , 在康熙时期 , 每次上课先由太子进讲 , 然后讲官和太子互讲 , 最后太子还要阐述 。师生的角色 , 似乎颠倒 。可以设想一下 , 为这样的太子讲书 , 讲官们的心情自然很复杂 , 那种惭愧和惶恐 , 可想而知 。每当他们听完了太子的讲解 , 讲官们不知道该说什么 , 叹服、钦佩之余 , 只有一片酸辣留在心中 。因为太子太聪明了 , 太子不他们的教导 , 就已很了不起了 , 他们很难再给太子更多的教诲 。师傅们感到 , 自己除了辞职 , 没有什么可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