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寄希望成为改革先锋的太监:立皇帝刘瑾( 二 )


刘瑾初掌大权后,跟内阁与部院的关系非常好 。他对内阁首辅李东阳非常尊重,李东阳的建议他从来不违背 。李东阳也尊重刘瑾 。刘瑾自己学识有限,便找了一个文人张文冕,所以刘瑾主政的时候天下的奏章实际上就是由这个张文冕批红 。不仅如此,刘瑾注重选拔清廉的干吏,所以从内阁到部院大多数人皆出自其门下,此时内廷与外廷已经联成一体 。
跟文官的融洽关系形成对比的是刘瑾跟内廷宦官关系非常紧张,八虎中的另外七虎都极其厌恶刘瑾,张永曾经当着朱厚照的面与刘瑾互殴 。虽然刘瑾令人们畏惧,但内廷宦官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 。他最终还是栽到了这批本应该重视而没有重视的人手里 。正德三年的匿名奏书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刘瑾与内廷的矛盾,在奏书风波后,他甚至成立内厂来对付东西二厂 。
除了与宦官产生矛盾,因为变法,刘瑾跟地方官吏、军队、宗室的关系也异常紧张 。在安化王叛乱之前,辽东已经发生一起小规模的军队骚乱 。现在我们要搞清楚地是朱厚照处死刘瑾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正德元年文官的疯狂使继位不久的朱厚照地位岌岌可危,后来依靠刘瑾,形势顿时急转而下,朱厚照从一个毫无地位的皇帝变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仅仅过了几年的功夫他就对刘瑾不满意了 。这其中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刘瑾过于专制,使得朱厚照也感到此人很棘手 。但朱厚照为何要将他凌迟处死,说来仍是令人不解 。
刘瑾这个人物说来还是由于明王朝政治运行中出现了偏差而上了位,他和王振一样力图仿造洪武皇帝重塑这个帝国 。他们都是理想化的人 。就是洪武皇帝那种具备超强能力的人仍然受制于生命的长度,更可况王振、刘瑾乎?刘瑾的一系列措施过急、过猛、打击面太大,虽然求治心切,但终是功亏一篑 。虽然如此,但刘瑾时代对于后世史学家来说是应该关注的 。由于刘瑾是一名宦官,无论他做过什么,他都不容于礼法 。他死后,他的所有变法措施立即被废除,史书上也鲜有提及,他的变法效果我们也无从得知 。关于他的一切对于帝国的士大夫们来说都是不愿意触及的话题,但在此之后,进入嘉靖年帝国的弊端却日益严重起来,终是积重难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