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是中国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古代宦官问题( 二 )


朱棣孙子宣宗朱瞻基采取了一项措施 , 在宫中设立“内书堂” ,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宦官学校 。宦官学校收取了十岁以下的学生两三百人 , 由司礼监秉笔任校长 , 学长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 , 请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学生 。学生所研读的课本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及《四书》、《千家诗》、《神童诗》之类 , 评定成绩的标准是背诵能力和字体的工整度 。成绩特别低劣和犯规者 , 由老师登记在成绩表上交给秉笔 。从设立内书院始 , 宦官读书成为定制 。这些太监们时间充裕又无青春期烦扰 , 明古今、通文墨 , 如虎添翼 , 更能在关键时刻运用筹算智诈 , 欺君作奸 。
至英宗朱祁镇时代 , 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 , 开始握有典兵之权 。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 , 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 , 由太监王振带着他游玩 。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 , 尊称为“王先生” 。
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假传圣旨 , 总揽朝政 , 没有人能控制他 , 不但成为太上宰相 , 而且成为太上皇帝 。朱祁镇成年后 , 皇家教师刘球上奏章劝朱祁镇亲政 , 王振认为是讥讽自己 , 把刘球逮入锦衣卫诏狱 , 乱刀砍死 , 尸体肢解 , 抛掷荒郊 。
有一天 , 王振前往国子监视察 , 祭酒李时勉对他没有表示特别的恭敬 , 王振就指控李时勉盗用国家树木 , 让他在国子监门前戴枷示众三天 。数千学生哭号奔走 , 都不能解救 , 最后辗转求到朱祁镇的母亲何太后那里 。当何太后询问朱祁镇时 , 他惊愕地说 , “一定是王振干的事” , 并下令释放 。
朱祁镇即位的第十五年 , 蒙古瓦剌部落向东推进 , 对中国北部边疆发动攻击 , 沿边城堡相继陷落 。朱祁镇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 王振力排众议 , 极力主张皇帝亲征 。他把战争看成儿戏 , 认为有权就有战斗力 。
诏书颁下后的第二天 , 朱祁镇即行出发 , 因仓促间没有准备 , 半途上已有军士饿死 ,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大军到了大同后 , 王振还要北进 , 可是派出去的几个兵团先后溃败 , 军心大乱 。镇守大同的宦官也提出警告 , 不但不可北进 , 连大同都危在旦夕 。王振不得已 , 下令回京 。走到距居庸关三十公里的土木堡时 , 瓦剌追兵已至 。兵部尚书邝野请求英宗急速入关 , 但运送王振所搜刮的金银财宝的车队还没有赶到 , 他坚持等候 。
邝野再三坚持迅速撤退 , 王振骂道:“军国大事 , 你懂什么?”把邝野逐出营帐 。很快 , 瓦剌骑兵合围 , 大呼:“投降免死!”王振这才发现权力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禁卫军官樊忠 , 悲愤交加 , 用铁锤把王振击杀 。明军全军覆没 , 樊忠战死 , 朱祁镇成了阶下囚 。这就是惊天动地的“土木堡之变” , 为大明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
明代宦官权力全面扩张 , 是在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 , 他赋予亲信宦官汪直以军政大权 。一些外廷官员想得到升迁的机会 , 往往走汪直的路子 。只要汪直肯在孝宗面前美言 , 则此人官运立刻亨通 。由此一来 , 那些想走终南捷径的人 , 莫不以结识汪直为荣 , 这样一来就抬高了汪直的身价 , 也给汪直的弄权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