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之间定情的12大信物( 二 )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大家都懂的 。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宝玉和黛玉怄气,将颈上的通灵宝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惹得黛玉大哭,袭人劝宝玉“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 娘拌嘴的 。”一句话又让黛玉伤心不已,顾不得病抢过玉来,用剪子将自己给宝玉结的穗子剪成好几段 。一对痴情的人何苦这样相互折磨,其实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 在这玉玦上,宝哥哥怎么会不知道?
钗子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可见古人尤其看重玳瑁制成的钗 。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 起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 爱分离的痛楚 。
簪子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 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 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 。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
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 。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 珠,盖古尚也” 。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 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