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妙策!庞统为何能说服刘备攻取刘璋的西川( 三 )


但刘备早有安排 , 反而将这二人擒下 。庞统要将这二人斩首 , 刘备仍然心有不忍(标签约束仍在起作用) , 但庞统从这两人身上搜出利刃后 , 当即声明:“这两人有意暗杀吾主公 , 罪不容诛 , 推出斩之!”
庞统的这一个声明 , 再度通过“道德排除” , 消除了刘备内心的道德愧疚感 。
刘备趁势取了涪城 , 败兵逃回成都 , 向刘璋报告 。刘璋大怒 , 立即聚兵点将 , 向刘备正式宣战 。
刘璋一怒之下的率先宣战 , 又正好落入庞统的“道德排除”的陷阱 。刘璋此举 , 等于是彻底把自己放到了刘备的对立面上 , 也正好为刘备提供了一个足以破解“标签约束”的大好良机 。刘备据此认为 , 既然是你先宣战 , 那我奋起反击也是人之常情 , 无悖道德了 。
至此 , 刘备彻底卸下了束手束脚的道德包袱 , 光明正大地调兵遣将 , 打响了征服西川的战斗 。
“道德排除”是通过人为地将对手划归为“不道德群体”来消除、减弱自己内心的道德愧疚感 。但是 , 从人的心理机制来看 , 一旦接受了“道德排除” , 就会深陷其中 , 很难再返回到原来的正途上 。
还是以刘备为例 。
刘备在攻克涪城后 , 大摆宴席欢庆 。刘备和庞统两人都喝得大醉 。刘备醉醺醺地对庞统说:“今天的聚会 , 可算得上是快乐了吧 。”庞统酒后放纵 , 出言无忌 , 拿刘备开玩笑 , 说:“你讨伐他人之国 , 并以之为乐 , 这恐怕不能算是仁者之乐吧!”
庞统的话是大实话 , 他一手设计操纵的“道德排除”就是针对刘备的弱点的 , 他自己的内心很清楚 , 进攻西川在道义上确实是说不过去的 。而“仁者”是刘备着力最深的标签 , 一个“仁者”做出了“不仁”之事 , 确实是有违道德的 。庞统也算是胆大的 , 敢和刘备开这样的玩笑 。
但刘备的反应却不是该有的 , 他惯常表露在外地羞愧之情 , 反而是勃然大怒 , 说:“我听说以前武王伐纣的时候 , 也是前歌后舞 , 这难道也不算是仁义之兵吗?”
刚刚还在为是否要攻取西川而瞻前顾后 , 犹豫不决 , 唯恐天下非议的刘备 , 竟然在攻下涪城后就完全变了样 , 大义凛然以“武王伐纣”做比喻 , 把自己类比于周武王 , 把刘璋比作纣王 。纣王暴虐残忍 , 民不聊生 。刘璋虽然暗弱 , 但御下宽仁 , 用纣王来比喻 , 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但是 , 在经过“道德排除”之后 , 刘备对他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备现在就认为刘璋是不仁的象征 , 而自己就是仁者的化身 , 正带领着一支仁义之师征讨不仁之人 , 是完全正义的行为 , 自己仍然是天下人闻风景从的道德楷模 。
所以 , 刘备才会大怒 , 将庞统喝退 , 一个人自我陶醉于自己的美好名声和正义之举中 。
当然 , 第二天 , 刘备酒醒之后 , 深深后悔自己的酒后失言 , 他连忙找来庞统道歉 , 以作弥补 。
要特别提醒的是 , “道德排除”这一个说服策略 , 威力巨大 , 可以让个体轻松突破道德规范的约束 , 进行负面甚至是邪恶的运动或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