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从民族尊重祖先的道德取向来说,也是不允许随意挖掘祖坟的 。旧社会那种挖坟鞭尸之为是一种仇恨发泄 。秦始皇是暴君,毕竟是祖先 。应该说,秦始皇功大于过,“过”也是从“功”中导致出来的 。人都有一种好奇心,希望挖开来看个究竟,这可理解,但更要从尊祖道德上来考虑 。
说到这里,吴馆长动情地说:“葬者,藏也,中国帝王陵是秘而不宣 。对于帝陵不可主动发掘,再也不能取悦于洋人去发掘 。外国对于帝陵保护也有一套措施,不让人靠近观看,而在陵的周围用栅栏隔开,只能远距离观看,而秦陵不仅零距离观看,而且可以登陵观看 。”
还说:“冒然打开,墓里的文物将会顷刻发生变化,如此发掘等于破坏 。在马王堆挖掘时,我亲眼看到墓室确有耦片,从左边拿到右边,瞬间就没有了,这就是文物出土之后的变化 。再说,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不能让我们这一代都给发掘了,要给子孙后代留着 。”
是啊,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一旦损坏,将永远消失 。而文物保护的难度又相当大,诸如壁画、彩绘、简牍、织物等有机质文物的保护,更是世界性的难题 。
很多保护技术即使当时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无法预测长久的负面影响 。其实,开挖的同时就意味着历史传奇魅力的失落,或者失望的开始 。如果乾陵里什么都没有,像那个在亿万世人面前打开的空荡荡的金字塔一样 。从此再也没了与想象同在的魅力 。
对此,中国文物考古学界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就有专家私下里心存渴望:研究了这么多年,有生之年能看看“真相”多好!在老一辈历史学家郭沫若、吴晗、邓拓、范文澜等人的坚持下,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被打开了 。
但这次鲁莽行动的后果,被一直持反对态度的着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不幸言中:色彩鲜艳的丝绸类织物在接触空气的瞬间化为灰烬,大量有机质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连万历皇帝的尸骨,后来也被“红卫兵”焚毁 。定陵发掘的考古报告,也是时隔30多年以后才得以完成 。
因此,在10余年后,当郭沫若先生再次向国务院报请发掘明长陵及唐乾陵时,被周恩来总理坚决否定后,曾题诗“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写出了他的失落与不甘 。
时光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在借鉴国内外文物保护先进经验和理念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确定了基本方向 。因此,在面对国内外舆论和社会各界对发掘秦始皇陵地宫的关注时,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及文物考古界的专家学者,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宋新潮:“把它们留在没有开掘过的墓葬里更好,墓内稳定的状态更适合文物长时间保存,至少目前的技术能力和人工环境远远不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发掘秦始皇陵必须具备这么几个条件:其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是我们的,也是我们子孙的,对它的发掘必须要具备好的条件;其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特别是像秦始皇陵这样极其重要的文物,保护条件不好,损失就会很大 。
也就是说,必须有万无一失的保护条件;其三,国际上,对一切考古发掘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古遗址都是不主动去发掘 。正因为如此,在短期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主动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的 。”
在文物考古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陕西省政府正通过立法等程序对秦始皇陵进行保护 。将秦始皇陵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可能影响文物安全、环境景观的各种行为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规范 。
- 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
- 探秘:三国历史主体和发展史
- 揭秘秦始皇死后葬于河北的理由:秦始皇陵选址
- 盘点秦始皇陵的十大未解之谜神奇的陵墓
- 探秘薛宝钗选秀:绝色美女薛宝钗为何会落选秀女
- 探秘帝王为什么被称之为九五之尊
- 秦始皇陵墓在哪儿秦始皇陵留下的九大惊天谜团
-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何没有主帅?死后也要抓兵权
- 秦始皇陵有多大秦始皇陵到底藏了多少珍宝
- 240年美国几任总统没外遇过?特朗普和美女演员这点绯闻都不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