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强十大谋士排行,三国仅一人上榜,郭嘉诸葛亮皆无名( 三 )


四,裴矩
裴矩(547年-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末及唐初政治家 。初名裴世矩,后避太宗名讳,单名矩 。父亲裴讷之,北齐太子舍人,早卒 。裴矩少好文学,甚有文采 。仕途开始于北齐,齐亡后加入北周 。周末杨坚执政期间被召用 。杨坚取代周建立隋朝,裴矩受到重用 。曾经参加平陈之战,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又参与隋礼的制定 。隋炀帝即位后,裴矩继续被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称“五贵”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业绩为炀帝经营西域 。大业元年(605年)至九年(613年)间,他至少四次奔波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等地,大力开发商业,引胡商前往长安、洛阳,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 。与此同时,裴矩收集了西域各国山川地理、人物风俗等资料,绘画各国贵族庶人的服饰仪表,制成《西域图记》三卷,并绘造地图,纪录各地险要,献给炀帝 。裴矩引高昌王麹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 。宇文化及失败后,裴矩事窦建德;建德败后,降唐 。武德八年(625年)任太子詹事兼检校侍中、民部尚书 。贞观元年(627年)卒,年八十余,赠绛州刺史,谥号敬 。所撰《西域图记》现仅存书序,记载了从敦煌到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条主要路线,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 。还着有《开业平陈记》12卷、《邺都故事》10卷、《高丽风俗》一卷,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10卷 。今均佚 裴矩虽有经略戎狄之功,但其初衷是为了迎合隋炀帝好大喜功的心理 。隋朝以重利招引西域胡商和外国使节,所经郡县疲于迎送 。故而《资治通鉴》中评论道“由是百姓失业,西方先困矣”,“……卒令中国疲敝以至于亡,皆矩之倡导也” 。公元610年裴矩鼓动隋炀帝用武力慑服高句丽 。翌年隋炀帝出兵高句丽,这场战争直接引发了中国各地民变,并使隋朝统治走向灭亡 。《隋书》中对裴矩之评价为:“裴矩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 。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 。然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
三,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 。曾在东汉年间历仕于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等人,后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三国志·贾诩传》:“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 曹操:“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阎忠:“诩有良、平之奇 。”(《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三国志》裴松之评注:“臣松之以为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 。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 。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 。若不共列,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 。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 。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 。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 。”又注:“夫仁功难着,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 。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