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宫女为何杀不死嘉靖皇帝:壬寅宫变之谜( 二 )


有一位非历史学家说到他发现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当某一个朝代皇帝的子嗣即后代发生问题时,也意味着这个皇朝正在走下坡路 。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它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这个朝代的某些皇帝生儿子艰难,或者生了儿子却难养活,那当然说明他们的体力或精力下降,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意志和力量,没有太坚定的信心去管理国家了 。比如我们正在说到的这个嘉靖皇帝,以及他的儿子、孙子,还有清朝的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全都在子嗣上出现问题 。于是,明朝政权和清朝政权的统治也开始出现问题了 。反过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前半生打仗、后半生管理国家,那得处理多少事情?但他却一口气生了26个儿子,女儿还不算在其内 。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一生戎马,也有十多个儿子;康熙皇帝要管多少事情,倒有一百多个孙子,认也认不过来 。而大明王朝、大清王朝则都是由他们创立或者推向鼎盛的 。
嘉靖皇帝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政权或者走向鼎盛,或者走向衰退的时代,而他恰恰又是一个体弱多病且在子嗣上出了一些问题的皇帝,这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明朝的国家走向 。
嘉靖十三年九月,这时的嘉靖皇帝年仅28岁,却因病连续一个月没有上朝 。而在这之前,更因为身体问题,嘉靖皇帝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亲自祭天了 。当然,说是两年,其实也就是两次 。每年的冬至日,皇帝得到北京南郊的天坛祭天 。嘉靖皇帝对这两件事情一并作了解释,这个解释记载在《明世宗实录》中,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朕自幼多病,每次发病,总要持续五到七天才见好 。这些年来,朕的身体更不如前,已经两年没有去祭天了 。本想好好进行调整,以便来年身体好转,能亲自祭天 。但近来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咳嗽多痰,夜不能寐,所以一个月都没法上朝 。
嘉靖皇帝的这个解释是说得过去的 。它也更能说明,嘉靖皇帝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特别是别人对他父母亲的态度 。试想这样一个隔三岔五就要病一次,一病就要七八天才见好的孩子,父母亲要花多少精力在他身上 。特别是已经有三个孩子因为体弱多病而死,那么他们对这个“硕果仅存”的孩子又该是怎样的操心和劳神?
皇帝因病连续一个月不上朝,这并不少见 。但连续两年不祭天,在嘉靖朝之前的明朝却是前所未有 。即使是不守规矩的正德皇帝,也只是因为正德十五年南巡滞留南京而耽误了一次,尽管因为在淮安落水,一病不起,但回到北京后还是补行了第二年的祭天礼 。可见这祭天的重要性 。因为皇帝自称天子,俗话说“君权神授”,你既然是上天的儿子,如果连祭天这样重大的事情都不亲自去做,皇帝也就缺乏基本的为人子、为人父的品质了,这皇位的合法性也就值得怀疑 。所以《大明集礼》中有“天子之礼,莫大于事天”的戒条 。皇帝不祭天不事天,就是大不孝 。你皇帝如此不孝,还指望臣民为你尽忠吗?所以嘉靖皇帝要一再声明不是自己不想亲自祭天,而实在是身体虚弱,无法成行 。
事实上,嘉靖皇帝既然是以“议礼”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权威,那么在祭天的问题上他是不含糊的,不但不含糊,而且积极性特别高 。从嘉靖元年到九年,当时还是每年的孟春同祭天地于南郊,嘉靖皇帝每次都是亲自为之 。但当在“大礼议”中挫败了杨廷和等人之后,嘉靖皇帝便更热衷于改革礼制 。于是在嘉靖九年,他力排众议,恢复洪武初年的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所谓天地分祭制度 。他的理由是,父亲是天、母亲是地,所以都要分开祭祀 。其实这分不分开,都是最高统治者一句话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