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是怎么死的?文坛才子金圣叹为何被砍头?( 二 )


在那个死水、浑水般的封建社会里 , 金圣叹能够一语道出“官逼民反”的王朝败亡症结所在 , 无异于发出振聋发聩的晴天霹雳 。可能金圣叹当时正在狂妄的兴头上 ,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 他虽然没有直接骂皇帝 , 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 那就是高俅是皇帝的亲信 。
如果说亲信是造成祸乱的根本 , 那么皇帝在扮演什么角色呢?就冲这一点 , 金圣叹就不会被统治者所容忍 。可能因为当时顺治皇帝正提倡学习汉文化 , 又觉得金圣叹见解深刻而且有些才气 , 所以对几个翰林院大学士说道:“此是古文高手 , 莫以时大眼看他 。”即“金圣叹的著述 , 不是寻常文字 , 你们要好好看看 , 不能一概而论 。”受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肯定和赞誉 , 金圣叹的内心不禁激烈涌动 , 使原本就非常狂妄的思想更加膨胀 , 进而忘乎所以 。
“快”是金圣叹被判死刑的导火索 。金圣叹是一个说话做事不假思索、有着强烈表演欲望的快人 。他的这种按捺不住、快人快语的个性 , 如果在平常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 顶多会被人挖苦一下、嘲笑几句也就算了 。可在关键时期、非常事情上发作出来 , 如果再遇到一位不买他帐的厉害人物 , 那可就要遭殃了 。清初顺治十八年 , 皇帝死了 , 留下了一道“整顿地方吏治”的遗诏 。这本是例行的文告 , 大多是做做样子 , 可不少书生文人却想趁清廷整顿吏风之机 , 将贪赃枉法的县令任惟初扳倒 。他们上书大揭县令的烂疤 , 想把他驱逐出苏州 。谁知道以搜刮无度著称、人称“朱白地”的巡抚朱国治却有意偏袒属下 , 抓了五个带头闹事的书生 , 引起了公愤 。第二天 , 一百多名文人到孔庙里向孔夫子哭诉 , 借机准备大闹一场 。这便是清史上颇出名的“哭庙”事件 。
或许是不满官府的做法 , 或许是真心维护正义 , 或许是急于表现自己 , 那个曾经受到过皇帝表扬的金圣叹顺理成章的成了诸生的“首领” , 很有一股子舍我其谁的气概 。在没有认真考虑后果的情况下 , 金圣叹脑袋一热 , 亲自写了一篇抗议文章 , 发表演讲 , 支持诸生的“逐官运动” , 并不自量力的要找凶狠残暴的巡抚朱国治“讨一个说法” 。官府早就想收拾一下这个狂妄的文人了 , 金圣叹这次主动跳了出来 , 恰好自投罗网 , 结果遭到了官府的疯狂镇压 , 酿成震惊苏州乃至全国的“庚午哭庙大狱”事件 。
朱国治在奏疏上罗列这些闹事者的罪名是:“敢于哀诏初临之下 , 集众千万 , 上惊先帝之灵 , 似此目无法纪 , 恐动摇人心 。”这当然是有关清廷大局稳定的大事 , 于是朝廷派专人在江宁审讯 , 十八名被捕者不分首从 , 统统判处死刑 。金圣叹作为造反头子 , 被“掌嘴二十 , 以倡乱罪处斩” 。
金圣叹书法
孔雀因为长着翠羽而被网捕 , 猎豹因为拥有斑纹而被擒杀 , 这些本应当引以为骄傲的资本 , 却成了它们招灾惹祸的根苗 。同样道理 , 文人的狂也往往是遭嫉致祸的根本 。而金圣叹个性上追求快人快语的秉性 , 则加速了他由被嫉到被杀的进程 。因为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和平请愿事件 , 金圣叹却轻松地付出了生命代价 , 不能不让人深思 。其实 , 金圣叹的死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打击江南文人的反清思想 , 巩固满族政权造成的 , 他只是死于清朝统治者屠刀下的无数无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