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是模糊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剧《四郎探母》 。
这出戏模糊了叛徒与潜伏的政治界限,模糊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情绪,更强调人性、亲情,更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
《四郎探母》取材于杨家将故事,情节却大相径庭 。该剧有意淡化战争氛围,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很有点以爱化恨的味道 。
《四郎探母》将时间定位在金沙滩之战后的第15年,按历史事实推算应该是1001年,为什么可以如此肯定?
杨四郎出场有四句定场诗:
“统领貔貅战沙滩,失落番邦十五年 。高堂老母难叩问,怎不叫人泪涟涟 。”
接着是一段独白:
“本宫,四郎延辉,乃大宋山后磁州人氏 。父讳继业,人称金刀令公,我母佘氏太君,生我兄妹七男二女 。只因十五年前,沙滩赴会,只杀得我杨家东逃西散 。本宫被擒,改名易姓,多蒙太后不斩,还将公主匹配 。今日韩昌奏道,萧天佐在九龙飞虎谷,摆下天门大阵 。宋王御驾亲征,六弟挂帅,老娘押粮前来 。我有心过营见母一面,怎奈关口阻拦,插翅难飞,思想起来,好不伤感人也……”
杨四郎的定场诗和开场白,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矛盾冲突做了定位 。因为杨继业战死在986年,这是有确凿历史记载的,而故事发生在杨继业死后15年,简单相加自然就是1001年,当时正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当政 。
以下是《四郎探母》的情节:这四个难题如何破解,带出了《四郎探母》的四个看点:《四郎探母》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京戏,又名《四盘山》,也叫《北天门》 。该剧淡化战争,突出人情,强调人性美,充满人情关怀和人文色彩,因而流传甚广,很多人都能哼唱几句,是京剧的保留曲目,也是春节晚会特别是春节戏曲晚会的保留曲目 。
整部《四郎探母》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抒发着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人伦之情,苍凉凄楚,哀婉动人 。亲情至上的原则在这出剧中无处不在,大敌当前,生死决战当前,杨四郎考虑的不是双方的胜负,而只关心能否见上老母一面;铁镜公主为圆丈夫心愿,甘冒杀头罪名骗得令箭;萧太后军令如山,却因外孙一哭而大动柔情;老太君放杨四郎归辽,担心的是铁镜公主为盗令箭而受到处罚……
【杨家将杨四郎的结局:杨延朗杨四郎最后回国了吗?】在这些看似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里,亲情与战争无关,人情超越了战争 。在这里,爱超越了恨,情盖过了仇,恩化解了怨,爱恨、恩怨、情仇,都有了一个算得上完美的了断 。
《四郎探母》把人性关怀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1949年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段日子里,《四郎探母》被很多人所不能理解,一度被视为汉奸戏,受到了很多批判和抨击 。
批判者认为,《四郎探母》同情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英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 。最有代表性的是1963年6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四郎探母〉的由来及其思想倾向》 。
后来形势日渐宽松,人们不再以政治标签划分人群,可以自由地表达对《四郎探母》的看法 。许多人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不能成立,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 。
不管双方对《四郎探母》思想倾向有何不同评价,但都认同《四郎探母》的艺术成就,该剧结构严谨,情节流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这也是《四郎探母》历经波折依然传唱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两国不和常交战”、“各为其主夺江山”的年代,“血流成河尸骨堆山” 。战争不仅让无辜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也对杨家将、萧太后这样的豪门造成了无以复加的摧残 。他们既是亲家又是仇家,杨四郎与铁镜公主的婚事,使两家、两国陷入了爱恨交织之中,被连绵不断的不幸阴影所笼罩 。
- 断腕英后历史上曾将自己右手砍下的皇后是谁?
- 三国史上真实的赵云:只是文臣不曾斩一名敌将?
- 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解释、出处及用法
- 朱元璋定都之谜朱元璋为何将都城定在应天府
- 怎样保存山芋长期不烂 如何保存山芋长期不烂
- 蜀汉的五虎上将里面最能打的到底是谁呢
- 震惊!一名男子光天化日之下就将两部正在使用的电梯盗走了
- 仁慈皇帝宋仁宗成人之美:将宫嫔赐予才子宋祁
- 卫青生平简介历史上的大将军卫青是怎么死的?
- 李广利是谁西汉将军李广利简介李广利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