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勾践有没有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故事( 二 )


正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描述,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考证 。也有学者认为:东汉时期《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中就有越王勾践"卧薪"之事记载 。
文中说越王勾践当时"苦身焦思,夜以继日,用蓼攻之以目卧" 。蓼,清代马瑞辰解释说是"蓼薪"苦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上解释是:"植物名 。种类很多,味辛辣 。比喻辛苦 。"
由此看来,勾践准备了许多"蓼薪"一定是用来磨炼意志的 。这样,《勾践归国外传》中的话意思就十分明显了:那时勾践冥思苦虑,日夜操劳,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觉,即"目卧" 。但他用"蓼薪"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忍耐克服,避免睡觉 。
"卧薪"、"尝胆"分别是让视觉和味觉感到苦 。由此可知,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在硬柴上睡觉,是曲解了《吴越春秋》的意思,因为"卧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体遭受折磨 。这种说法的结论是:尽管后人误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但勾践确实有过"卧薪尝胆"的行为 。
这似乎与司马迁笔下的"苦身"之间存在若干联系 。综合这种种史料和因素,我们不妨设想:他可能是深夜累了的时候就借助"蓼薪"来提神,再或者就靠在柴草上小睡一会,惊醒之后,继续劳作 。但这也只是设想而已 。
这样看来,勾践"尝胆"是确有其事的,《史记》和《吴越春秋》等史书都明确提到过 。而关于勾践"卧薪"之说,却是今人误解了古人的记载,这里的"卧薪"并不是指躺在柴草上睡觉,而是用蓼草刺激自己的眼睛,使自己不至于犯困睡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卧薪"也是存在的 。
事实上,研究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史书记载的"卧薪"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卧薪"有什么不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学习勾践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帮助勾践战胜了吴国 。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成为历代华夏儿女的英雄榜样,激励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义士建功立业,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历史上的勾践有没有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