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三杨之南杨杨溥的艺术造诣及历史评价( 二 )


张燧:国朝文极六曹,天造不论,夏蹇经纶悃愊,文皇北征,全国是属;三杨熙绩台省,坐臻太平,所谓代天之相也 。
喻嘉才:杨文定四朝附凤,史称南杨器重...杨解元,狱十年而拜相公 。
汪有典:呜呼!祸所从来,谁职其咎哉?方英宗即位之初,才九龄耳 。王振不法,积非一日,三杨受顾命、辅幼主,防微杜渐,清君侧,奸事无有重于此者 。帝既冲幼,仿韩魏公(韩琦)窜任守忠故事,必无中阻旁挠之患,势无有易于此者 。又况太皇太后既知振奸,欲赐振死,乘此直陈其罪而捽而戮之,机更无有捷于此者,胡乃乞命养此大憝?当机立断,非所谓模稜者耶!遂使移碑毁祖宗之制,专政操生杀之权,箝制台谏,焚炙忠良 。土木之变,几危社稷,谁秉国钧?谁生厉陛?世多称“三杨相业,为明之冠”,予特以为心薰禄位、志怵祸机,去鄙夫一间耳!虽有补苴,何足数哉?
张廷玉:①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 。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 。②成祖时,士奇、荣与解缙等同直内阁,溥亦同为仁宗宫僚,而三人逮事四朝,为时耆硕 。溥入阁虽后,德望相亚,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 。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几,协力相资,靖共匪懈 。史称房、杜持众美效之君,辅赞弥缝而藏诸用 。又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三杨其庶几乎 。
汤鹏:自宋已降,名材硕德盛于有明,是故太祖功臣二十一,仁、宣致治以三杨,超然万夫之特也 。
蔡东藩:①宣宗固不善筹边,而张辅、蹇义、夏原吉、三杨诸人,要亦不能辞其咎也...观此回乃知宣宗不得谓明,其臣亦不得谓良,宁特杨荣之足斥已哉? ②误国由来是贼臣,权阉构祸更逾伦 。三杨甘作寒蝉侣,莫谓明廷尚有人 。
钱基博:①太祖之世,运当开国,多峭健雄博之文 。成祖而后,太平日久,为台阁凝容之作 。作者递兴,皆冲融演迤,不矜才气;而泰和杨士奇名寓(以字行)、建安杨荣字勉仁、石首杨溥字弘济并世当国,历相仁宗、宣宗、英宗三朝,黼黻承平;中外翕然称三杨 。②杨溥以弘识雅操骖驾三杨,而刻意遒古,力摹昌黎;而不以文名,其集亦不传 。
白寿彝:也许是因为在仕途上长期受挫的缘故,杨溥与杨士奇和杨荣在性格处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在为人处事上有时显得过于谨慎,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取得了内阁重臣地位的人物,这种小心谨慎的举止,又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更何况杨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确实足以作为百官的楷模 。...杨溥虽然是“三杨”中年龄最轻的一个,但却是在处事上最为老成的一个...在身处其境的政治斗争中,他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 。他诚然是一位正人君子...这就是杨溥其人,他有甚多的律己,却缺少东、西杨那样鲜明的性格 。他是一位正臣,却不是一位无可指摘的正臣 。这一切在杨荣、杨士奇先后去世以后,就愈发变得明朗起来 。所谓后进望轻,杨溥孤立,都不能解释他在朝的最后几年中王振专权的形成 。所以当“土木之变”发生后,人们追思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有人会过激地起而争暴其短,认为他“依违中旨,酿成贼奄之祸” 。这也许是过于苛求他了 。
《剑桥中国明代史》:自从宣德帝在1426年登基以来,他们就在一起任职,而杨士奇和杨荣自永乐朝起,已为几代皇帝效过劳 。他们都经验丰富,精明强干,掌握大权 。
当年明月:他们是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人物,且各有特长,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城府心计,历经四朝而不倒,堪称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