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 二 )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 。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 。李白三十三岁 。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 。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 。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 。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 。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今陕西富平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




【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早年生活
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亲叫李嗣。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 。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 。不到十岁,李嗣去世 。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李商隐在文章中提
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 。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
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等绹交游,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 。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
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此后,李商隐曾在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
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当年令狐楚病逝 。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 。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 。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 。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