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兵在握的曾国藩为什么会四次拒绝称帝?( 三 )


【揭秘:重兵在握的曾国藩为什么会四次拒绝称帝?】第三、曾国藩起兵是以保卫明教和忠君保国相号召 , 一旦称帝 , 实属不忠不义 , 大逆不道 , 人心必失 。就湘军内部来说 , 左宗棠名下者为楚军 , 李鸿章名下者为淮军 , 湘、楚、淮虽有关联 , 但湘军实已分裂 。以英国为首的国际在华势力已决定扶持清政府 。这些因素 , 曾国藩不会考虑不到 。因此 , 尽管曾国荃等一再劝其取清王朝而代之 , 曾国藩仍打定主意不为所动 。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 。他认为“功不必自己出 , 名不必自己成” , “功成身退 , 愈急愈好”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 , 主敬则身强 , 求人则人悦 , 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不信医药 , 不信僧巫 , 不信地仙 , 守笃诚 , 戒机巧 , 抱道守真 , 不慕富贵 , “人生有穷达 , 知命而无忧” 。
这些是他成为清朝中兴名臣的思想基础 。曾国藩从外表而言 , 也是典型的知识分子:“貌之过人者 , 眼作三角形 , 常如欲睡 , 身材仅中人 , 行步则极厚重 , 言语迟缓” 。
曾国藩没有称帝野心 , 只做中兴之臣 , 客观上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强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时 , 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现在的南京)被攻陷后 , 还有余部三十万人活动于各地 , 北方的东西捻军方兴未艾 。国内动乱频仍 , 外国列强环伺中华 , 虎视眈眈 , 内忧外患之中 , 如果曾国藩乘机称帝 , 战乱又起 , 中国统一的前途和命运又会经历更多磨难 , 人民更会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仅从这个意义上讲 , 曾国藩也算是人民大众的有功之臣 。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试想当年曾国藩如听从劝进 , 打起驱除满清 , 兴复汉家天下的义旗 , 历史将会怎样改写 。但历史就是历史 , 由不得现代人去假设 , 曾国藩最终也只能做一个对得起清朝的忠臣 , 让现代人去骂他为阻挡历史前进的千古罪人 。太平天国事起后 , 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应运而生 , 并快速发展壮大 , 成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军队 , 曾国藩也就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人物 。于是各种各样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国藩身上 , 不少人视其为即将诞生的新主 。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利 , 地位和号召力 , 加上怂恿他当皇帝的部将和政客又大有人在 , 因此 , 他完全有条件黄袍加身 。然而曾国藩却不敢有此念头 , 更不敢答应下属的劝进 , 还是硬下心肠 , 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