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已经开棺你一定不知道什么叫棺椁!( 三 )


看起来简单的棺椁 实际上传递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
五 为什么木质的漆器棺椁 “南方多北方少”呢?
漆器 , 在秦岭淮河以南极其常见 , 尤其是楚文化地区 , 直到汉代仍然大量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漆树都多见南方 , 天气又潮湿 , 导致金属器难以留存和铺开使用 , 所以漆器在长江流域一家独大 , 多见于汉代之前也是丧葬习俗导致 , 魏晋以后风气一该 , 漆器就少见的多了 。
今天能保留下如此精美的花纹 , 归功于这些墓葬都是“水坑” 。
古代墓葬 , 经过2000多年的深埋 , 地下水位是经历过数百次沉降和上升的 , 所以长江以南的诸多大型墓葬几乎在发掘的时候都蓄满了一池水 。
这种现象能有效的杜绝盗墓贼 , 因为古代根本没有抽水设备 , 盗洞打好了下去一看都是水 , 最后只能作罢 , 宝物就留下了 。


(湖北曾侯乙墓考古现场)
对于文物来说呢?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是金属器 , 比如青铜 , 全泡就不怕 , 半干半湿则氧化的太快 , 就什么也剩不下了 。
如果是漆器 , 就是一件好事情 。考古界有句话 , 叫“干千年 湿千年 不干不湿只半年” , 描述的就是漆器的保存环境 , 水坑能有效隔绝空气 , 所以我们今天跨越2000多年 , 还是依然能看到完美的花纹和色彩 , 这是漆器的特点造成的 。
棺椁 , 往往是一个墓葬里面最大的漆器 。而且还隐含诸多历史信息 , 比如天文、星象的图录 , 比如神仙崇拜的神像 , 再比如繁复华丽的绘画花纹 。


(腐朽的金丝楠棺木)
总体来说 , 南方气候适宜 , 而且材料充足 , 所以漆器得到了很大发展 , 而适宜的墓葬湿度环境 , 又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精品 , 屡见出土就再正常不过 。
北方由于材料不足 , 在总量上本来就不多;且气候条件变化太快 , 冬天寒冷干燥 , 夏天多雨湿润 , 墓葬的保存环境就不是那么好 。一冷一热 , 木材的胎体容易胀缩 , 因此残片较多 , 完整保存的少 。


(杉木的纹理结构)
大型漆器修复的难度很高 , 长埋地下 , 饱水含水率严重的能达到2000% , 木材密度下降 尺寸变形 , 强度严重下降 , 过去一个曾侯乙墓外棺的脱水工作 , 竟然足足耗去7年的光阴 , 简直不可想象 。
众多精美的石棺椁:


但是北方人发现了石刻、砖雕、陶俑等样式丰富的艺术载体 , 让我们不仅仅通过棺椁也能了解彼时的信息 , 是古人的聪明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