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敏|重庆497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5位先进模范讲述岗位背后的故事

封面新闻见习采访人员 曹钰 喻言
10月9日,重庆市举行第六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497名为重庆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下午,其中5位先进模范代表出席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的采访人员见面会,向媒体讲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秦亚敏|重庆497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5位先进模范讲述岗位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见面会现场
马建辉:
坚守两江水域救援23年的“守夜人”
“1998年入职以来,我便与长江和嘉陵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工作23年的马建辉,现任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太平门站站长助理,他曾参与过2100多次救援任务,营救落水群众130多人。
马建辉刚入队时,趸船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40多名队员一起在趸船上工作生活,十分拥挤,嘉陵江河道窄,水流急、暗礁多,长江回水多、漩涡大,水情复杂。为了尽快适应趸船的生活,马建辉每天6时起床跑5公里,上午在码头跑梯坎,下午做俯卧撑、下蹲。
他做的这一切就是为救援做准备。

秦亚敏|重庆497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5位先进模范讲述岗位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马建辉
2020年8月,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灾害,长江水位暴涨,很多群众被困在家中。长滨路一带,变压器很多,当时电还没有断,贸然救援,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电。
“我们怕触电,群众不怕?”马建辉率先驾驶冲锋舟载上供电部门人员及时断电,为队友们救援群众开辟出安全通道。随后,他带领党员突击队成员连续奋战50多小时,转移被困群众300余人。

秦亚敏|重庆497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5位先进模范讲述岗位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英姿飒爽的马建辉。
近年来,马建辉不仅在消防救援领域发挥所长,他还利用丰富的船舶驾驶经验和救援本领,担任起水上支队“搏浪专班”班长,带领专班探索研究水域救援技战术、创新研发水域救援装备。这些年来,“搏浪专班”累计培养了30余名业务尖兵,共发明创造10余种装备。
“作为一名消防员,捍卫两江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也是我所追求的职业价值和意义。我将一如既往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马建辉铿锵有力地说道。

秦亚敏|重庆497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5位先进模范讲述岗位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秦亚敏
秦亚敏:
舍小家保大家的最美逆行者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心血管内科护士长、主任护师秦亚敏,25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参加过两次抗疫。
“在非典发生的时候,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外科护士。新冠疫情发生时,我已经成长为一名护士长,内科党支部书记。虽然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是我的责任更重了。”秦亚敏说。
2020年2月2日,44岁的秦亚敏,得知医院驰援湖北的出征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时,主动向医院领导请缨去战疫一线。她告诉领导,自己有一次抗击非典的经验,也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

秦亚敏|重庆497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5位先进模范讲述岗位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秦亚敏的防护服上写着“党员”二字。
秦亚敏所在的医疗队被分配到孝感市中心医院,她担任重症隔离病区护理组副组长,负责重症病人护理、感染区通道消毒、保洁员培训等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整天都是汗流浃背;脱下来,里面的汗水足足可以装满一茶缸!
尽管辛苦,但作为党员的秦亚敏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在孝感驰援时,她甚至把“党员”两个字写在了自己的防护服上。
秦亚敏还十分热心公益,她用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温暖着困难的人,感染着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