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左宗棠?晚清名将左宗棠简介及名言( 二 )


首先担起荐才重任的是后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 。
最初胡林翼将左宗棠荐给了陶澍 。后来林则徐在云贵做总督时,已做贵州知府的胡林翼又将其介绍给林则徐 。林则徐对左宗棠的学识早有所闻,便邀其人府谋事,可惜左宗棠那时己受聘于陶家;未能成行 。第三次胡林翼又将左宗棠推荐给湖广总督程裔采,但未被录用 。之后胡林翼又多次向朝廷举荐 。直到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张言基的礼聘,成为其帐中谋士 。这可算是左宗棠正式踏入仕途的第一步 。这一年他己年满三十七岁,可谓大器晚成 。而胡林翼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官僚,能爱才如斯,实难得也 。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八月二十六日,五十二岁的胡林翼死于湖北武昌 。这时的左宗棠已在对太平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颇受清廷重用 。闻此噩耗,他悲痛万分,在祭文中写道:拍公之亡,无与为善 。孰拯我穷?孰救我偏?我忧何诉?我喜何告?我苦何怜?我死何吊?伯乐走了,得伯乐举荐者正如日中天?quot;
二、南征北战
左宗棠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其迸人张言基帐下不久便得以发挥 。那时太平军正围困长沙,左宗棠作为张的主要幕僚,提出了许多实用有效的建议,帮助张言基与太平军周旋 。在长沙情况越来越危急之时,左宗棠又献上了"河西合围"之计,意在围困和歼灭国城的太平军将士 。太平军北上后,左宗棠又帮助张言墓训练兵丁,整饰吏治,深得张言墓的信赖 。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左宗棠的政治活动主要局限在湖南 。当时湘军主力出省镇压太平军,湖南东部常常受到各地农民起义军的冲击 。面对这种形势,左宗棠在尽力为征战的湘军筹办粮饰、船炮、军械的同时,还要设法同来自各方的武装力量周旋 。他的卓越才干终于被清廷认可,就连清廷重臣潘祖荫也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裳 。“由此可见此时左宗棠在清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让左宗棠始料不及,深感"世网之险" 。成丰六年(公元1856年),他忽然被湖广总督奏劾,境遇十分危险 。后经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的帮助方幸免于难 。再次遭受挫折的左宗棠一时心灰意冷,却不料因祸得福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六月,他奉诏命以四品京堂从曾国藩治军,开始招募"楚军",即后来的左系湘军 。左宗棠人生路上一次重大的转机到来了 。
"楚军"组建伊始,便同太平垂几度交手,战绩也还不错,声望一时大增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一月左宗棠被举荐,接替自给身亡的王有龄就任浙江巡抚,收拾杭州被太平军攻占后的浙江残局 。
这时的左宗棠己成为拥兵自重、名声显赫的一方重臣,与在别人帐下当幕僚时自不可同日而语 。挟楚军初战之余威,左宗棠驱兵江浙,充分利用太平军的内乱,在同冶三年(公元1864年)占领杭州及余杭 。这一年曾国藩的湘军也攻下天京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被镇压下去 。左宗棠用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确立了晚清一代名将的地位 。
功成名就的左宗裳第二次征战的战场在陕甘,征战的对象为捻军和回民起义军 。
捻军是与太平军同时代兴起的一股活跃在北方各省的农民武装 。太平军起义失败后,捻军首领张宗禹、任化邦与太平军余部赖文光联合抗请,组成了一文以复兴天国抗清大业为目标的新捻军 。新捻军兵分两路:以赖文光余部为主组成的一路为"东捻",而以张宗禹为首 。活动在陕西一带的称为"西捻" 。左宗棠受命征讨的即是"西捻" 。
率兵入陕后,左宗棠首先研究了捻军的作战特点,然后兵分两路,渡谓水而下 。准备大举进攻 。令左宗棠想不到的是,西捻军此时却主动让出了烃水西岸地区,转而西进泾阳、咸阳,渡过泾水,在蒲城一带集中 。得到消息的左宗裳连忙调整兵力,并亲自赶到泾西,布置好包围圈,想将西捻军一举歼于泾水 。在泾水岸边,左宗棠认定捻军"西不能过幢关,北不肯窜北口,非从西路折向东南,别无去路" 。于是确定了缩小包围圈、"就地了之"的计划 。不料西捻军突然以骑兵猛攻渭北,突破包围圈,进人陕北,并连克安塞、延川等城 。与此同时,与西捻军遥相呼应的回民起义军也乘势攻下绥德 。接连遭受打击的清廷一时震怒,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捻军"飘忽驰骋,避实就虚","遇官军见不可憾,则望风远行,瞬息数十里;侯官军追及,则又盘旋回折"的作战方针实在难以对付 。西捻军的胜利让左宗棠真正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 。遭到重创的左宗裳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战方略 。他和平定东捻军后赶回的李鸿章一起,找到了西捻军没有战略根据地、难以持久作战的弱点 。于是一改以往紧跟追击的采办法,转而采用"画河圈地"、逐步缩小包围圈的策略,慢慢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新的战争策略很快见到了效果,同冶七年(公元1868年)六月,以张宗禹乃首的西捻军被请军封锁在冀、鲁边界沿海的狭小地带,最终全军覆没,转战中国北方各省的捻军起义宣告失败 。而得胜之后的左宗棠又挥师西下,乘势镇压、招抚了西北的回民起义军 。困扰清廷多年的几大"内忧"在左宗棠等人的连年征战中终于被消除,左宗棠也因战功卓著被赏赐加协办大学士衔,后又晋为东阁大学士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千里荒芜,弥望白骨萸茅,炊烟断绝"的悲凉景象 。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灾难制造者之一的左宗棠也绝对脱不了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