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之死:嘉庆帝诛杀和珅为何在乾隆大丧之日?( 五 )


嘉庆发布上谕两天后,和珅著“加恩赐令自尽” 。和珅在狱中上吊自尽,时年五十岁 。
为何大丧之日诛和珅
嘉庆在乾隆大丧期间诛杀和珅,并非仓促决定,而是等待了三年的“韬晦” 。正如嘉庆所言:“和珅罪之大者,盖由事权过重” 。和珅长期专擅,“弄权舞弊,僭妄多端”,嘉庆早在皇子时代便耳闻目睹 。当时和珅出入宫时,伺高宗(即乾隆)喜怒,所言必听,虽诸皇子亦惮畏之 。“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 。”三年训政期间,嘉庆对和珅的人品领教颇深,对乾隆朝中后期,国家财力耗竭,吏治衰败的政局深有所悟 。要整饬内政,挽救大清江山,必须尽早诛和珅 。
嘉庆急于诛杀和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末期发生于川楚陕一带的白莲教起义,“经历数年之久,糜饷至数千万而未蒇功”,嘉庆认为皆由和珅“在内蒙蔽掣肘,使军营不得成功也” 。带兵大员掩饰虚捏,借此冒功升赏 。而太上皇(指乾隆)则被和珅用“吉祥之语”入告,况且由于“圣寿日高,诸事多从宽厚”,已经没有精力顾及此事 。嘉庆即位立诛和珅,为乾隆开脱,把镇压白莲教不力的责任都加在和珅头上,以此警告后任者,全力镇压白莲教,早日去掉嘉庆当政的一大心腹之患 。
嘉庆在大丧之日立诛和珅,尽管他一再表白是“不得已之苦衷”,但其政治目的十分明显,就是通过诛杀和珅,杀一儆百,为“肃清庶政,整饬官方”,扼制“诸务废驰”的政治颓势寻找契机,恢复皇权的尊严 。
嘉庆自知选择这样的时机杀一个重臣,必然会震撼朝野,所以嘉庆此时反复强调,“朕所为止一和珅耳,(和珅)今已伏法,诸事不究 。”嘉庆的政治策略,就是为缓和珅当时日愈尖锐的阶级矛盾,并将统治集团的矛盾、失误完全归咎于和珅个人的“专擅” 。
嘉庆的策略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讲,诛杀一个和珅,是无法解决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一切弊端的 。
【和珅之死:嘉庆帝诛杀和珅为何在乾隆大丧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