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卖铁|“这么多年,我从不后悔”——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郭彩利( 二 )


最终,她如愿了。检查结果显示,郭彩利和丈夫的肾脏配型比达36.5%,比医学要求的比例高出11.5个百分点。但这个好消息并没有给丈夫带来丝毫喜悦,无论郭彩利如何苦口婆心,丈夫的回应只有两个字:“不换。”无奈之下,郭彩利向医院一位宁夏籍的何大夫求助,希望她帮忙劝说丈夫。经过多方劝说,最终丈夫同意接受郭彩利的肾脏移植。
可谁知,“按下葫芦起了瓢”。肾脏移植手术需要捐助和受捐双方家属签字同意。得知情况后,郭彩利远在彭阳老家的母亲手握电话,气得说不出话来。郭彩利等不住了,她向父母撒谎说只有自己的肾能救丈夫。
心软的父母最终妥协。2008年8月3日,手术前一天,郭彩利的大哥在同意书上签了字。次日早上7点40分,郭彩利和丈夫同时被推进了手术室。本来预计4个小时的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钟。
手术成功了。
“你好着呢吗?”术后第一面,隔着氧气罩,郭彩利问丈夫。
“没事了,没事了。”丈夫虚弱的声音传到郭彩利耳中,给她带来满心的欢喜和踏实。
“咱们一家人好好的,吃多大苦都不怕”
中午12点下班,郭彩利急匆匆往家赶。路过街边菜摊,只买了一把韭菜。回到出租屋内,一楼十几平方米的烟酒铺里,丈夫独自一人坐在柜台前,偶有顾客买包烟。
自从做了肾脏移植手术,丈夫每天都要吃药,一天5顿,一顿都不能少,每个月的药费报销完还得3000多元。为了让丈夫打起精神有事做又不太累,郭彩利关掉了原本经营的商店,只保留一些不易过期的烟酒,丈夫负责看店。她则在丈夫战友的帮助下,到彭阳县医药有限公司第八药店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尽管家庭屡遭坎坷,但夫妻二人仍心怀希望。为了胜任药店这份工作,郭彩利开始埋头努力。凭着高中学历,她坚持自学充电。2012年,她考取了宁夏的从业药师证。今年4月,她拿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函授大专毕业证。之后,她又为报考国家执业药师做准备。
这些年,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郭彩利夫妇把大儿子供到了大学,13年前丈夫手术欠下的38万元外债,如今也只剩下不到20万元了。
“这么多年,里里外外都靠媳妇操持,是我连累了她。”走过半辈子,面对郭彩利,军营里走出的铁血男儿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心疼。
“这么多年,我从不后悔给你一颗肾,只要你没事,咱们一家人好好的,吃多大苦都不怕。”郭彩利说。
如今,郭彩利的一颗肾已在丈夫的身体里“住”了13年,两人早已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他们约定要好好走下去,看着儿子成家立业。
【短评】
美德善行浸润人心
作者:张文攀 王建宏
美德善行,如阳光雨露涵养着社会的精神沃土,又如春日暖风,吹拂心灵、吹走阴霾,匡扶世道人心。
郭彩利在丈夫身患尿毒症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明知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毅然捐出一颗肾给丈夫,挽救了他的生命。郭彩利面对爱情忠贞不渝、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感动了很多人。
郭彩利是平凡的,但她“割肾救夫”的举动却是不凡的。生活中,如她一般的道德模范都在平凡中演绎着感人的故事。他们的初衷,不是丰功厚利,也没有壮志豪情;他们的所为,也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往往只是做好了身边的普通事。他们把朴素的美德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一砖一瓦夯实文明大厦的根基。于国于家,我们都需要像郭彩利这样的模范和典型,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成风化人、凝聚力量。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