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谁接班?细数诸葛亮十大继承人的结局( 七 )


诸葛亮数次出军 , 杨仪常为其规画分部 , 筹度粮谷 , 处事极捷 。因此一应军戎节度 , 皆由杨仪取办 。前军师魏延善养士卒 , 勇猛过人 , 性格矜高 , 当时军中众人皆避而下之 , 唯独杨仪肯不假借于魏延 , 魏延因此忿怒 , 二人势如水火 。不久诸葛亮病卒 , 杨仪等部领全师还朝 , 又诛魏延 。杨仪自以为功勋至大 , 当代诸葛亮秉持朝政 , 但诸葛亮遗意在蒋琬 。杨仪回都 , 拜为中军师 , 并无实际统领 , 但止从容无事而已 。杨仪深深不忿 , 常发怨言 , 后军师费祎以其言密奏后主 。杨仪被废为庶民 , 徙汉嘉郡 。杨仪至徙处 , 又上书诽谤 , 辞指激切 , 朝廷于下郡收押杨仪 。结果杨仪自杀 , 妻子还蜀 。
杨仪的优缺点都很突出:一方面他很有才干 , 他在随诸葛亮北伐中 , 每次兵出 , “常规划分部 , 筹度粮谷 , 不稽思虑 , 斯须便了 , 军戎节度 , 取办于仪 。(诸葛)亮深惜仪之才干”(《三国志·蜀书·杨仪传》) 。另一方面杨仪心胸窄狭 。任尚书时与尚书令刘巴不睦 。
才能高而眼光浅杨仪受关羽派遣见刘备 , 刘备就和杨仪谈论天下大势 , 刘备觉得杨仪是个人才 , 很喜欢他就任命他为左将军兵曹掾(羽命为功曹 , 遣奉使西诣先主 。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 , 政治得失 , 大悦之 , 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三国志·杨仪传》)大家都知道刘备有3个强项1是哭2是跑3就是挖掘人才的本事大 , 想想当年 , 关羽和张飞 , 所以刘备看上的人都不会是一般人 。诸葛亮出征经常让杨仪做计划部署 , 杨仪也是很快就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 所以连诸葛亮都很欣赏杨仪的才能 。
眼光浅体现在刘备征东吴时 , 杨仪因为和刘巴不和被降职 , (”先主称尊号 , 东征吴 , 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 , 左迁遥署弘农太守 。“《三国志·杨仪传》左迁就是降职的意思 , 但至于降职的原因不得而知 , 估计就是二人之间有一点性格上的矛盾 , 这一点肯定是杨仪没有看到刘巴作为上司时手中所掌握权力的结果 。)杨仪又向来和魏延不和 , (这矛盾仅仅是因为杨仪不愿意恭维魏延)而诸葛亮让蒋琬来继承他后 , 杨仪仅仅提升为”无所从属“的中军师 。杨仪感觉这种待遇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 他认为自己入仕比蒋琬早 , 才能比蒋琬强 , 功劳比蒋琬高 , 所以大发牢骚 。请各位想想 , 自己辛辛苦苦跟着领导干了大半辈子 , 最后却被朝廷给明升暗降 , 能心服么?这种牢骚倒也是情有可原 , 只不过杨仪没有看到当时的政治形势 , 只不过发的不是时候 , 才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
NO6.王平
街亭之役 , 是诸葛亮平生最大的一次疏忽 , 除了主将马遇处死以谢罪外 , 所有相关将领 , 包括诸葛亮、赵云、魏廷等都受到贬职处分 。只有一名偏将 , 却因特殊战功而受到重用 , 那便是行伍出身 。大字不识十个的王平 。街亭大战 , 王平率领千余人马 , 鸣鼓自持 , 制造兵 , 张颌不敢逼 , 让蜀汉大军得以安全撤退汉中 。王平以特殊军功 , 在一片贬职声中 , 加拜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九年 , 诸葛亮四次北伐 , 令王平以副师围祁山 。司马懿派张颌领大军攻打王平孤军 , 但王平率领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无当飞军 , 个个誓死如归 , 张恰猛攻不下 , 无功而返 。诸葛亮能在和司马懿第一次对阵时 , 取得相当优势 , 王平以少数军力 , 牵制住曹魏猛将张颌的军团 , 居功厥伟 。建共十二年 , 诸葛亮病逝五大原 , 在撤军行动中魏延作乱 , 奉命击质魏延军团的便是王平 。王平以此功劳 , 迁升为后典军、安汉将军 , 不久更须汉中太守 。建兴十五年进封安汉候 , 代替原驻守汉中的副车骑将军吴在 , 成为蜀汉前线军团的总指挥蒋流进驻汉中时 , 以王平为北征的前锋军团 。延熙六年 , 蒋防率军退回港城时 , 拜王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 , 成为蜀汉汉中驻守军团的总司令 。延熙七年 , 曹魏大将军曹莫率步骑混合组成十万大军 , 攻击汉中 。蜀汉前线军团各将领陷人恐慌 , 只有王平镇静如常 , 指挥若定 。费伟也由成部车大军来援 , 曹组无功而退 。当时 , 王平在北方 , 邓芝在东方 , 马忠在南方 , 同时成为蜀汉政权的“铁卫” 。王平是士兵行伍出身 , 无法写字 , 识字不超过十个 , 但口述作书时 , 却思维敏捷 , 颇有条理 。他常令幕僚为他诵读《史记》和《汉书》 , 和别人讨沦时 , 也能知其大义 。王平个性严谨 , 不苟言笑 , 经常从明到夕 , 彻日端坐 , 颇有耐性 , 而没有一般行伍出身将领的浮躁 。只是用嫌小心眼 , 缺乏豁然大度的大将之风 , 可能与其学识不足有关 。王平于延熙十一年 , 病逝于军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