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2022智能化,感知方案的终极答案是?( 三 )


这种帮助将会提升“蔚小理”的视觉能力,用三维的距离探测,去验证从二维图像到三维空间的算法准确性,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要让视觉达到与雷达同样的效果 。
从商业化的角度去看,每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都要有自己对应的一种技术路径、产品 。对于车企而言,实现全面无人驾驶是长期战役,要用一套商业模式来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模式的不同,技术、产品方案则会不同 。
比如特斯拉,通过纯视觉方案降低了成本,而花在芯片开发以及视觉算法开发上则会不断成本 。但是,随着智能驾驶系统不断迭代,带动FSD选装率和价格不断提升,汽车业务毛利率跟着改善 。西部证券曾给出数据,预计2025年FSD选装率有望提升至50%,贡献特斯拉整车毛利约30%,其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
还比如小鹏,定位“未来出行的探索者”,拥有领先的数据和算法优势,规划了飞行汽车、四足机器人,并且涉足业务,试图布局一个智能出行生态;而理想继续专注于家庭造车的理念,要稳固自身产品竞争力,必须加紧追赶智能化及自动驾驶技术来补齐短板,其中感知方案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会被搬上台面谈论的硬件配置 。
另一方面,若以“终局”的眼光判断,融合感知方案可能会是大的过渡方案,纯视觉才是终局 。
如果关注行业很容易了解到,一些行业内的玩家,曾经坚定多传感器融合路线的心已经动摇 。比如丰田汽车旗下Woven,表示能够使用低成本摄像头来收集数据,并有效地训练其自动驾驶系统 。
Woven 工程副总裁 还表示:“但是许多年后,相机类技术完全有可能赶上并超过一些更先进的传感器 。但具体何时、多久才能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仍不可知 。”
还有一个例子是,其最近使用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包含两个独立的子系统:一个是纯视觉,另一个是雷达系统 。不同于过去,现在要验证两个系统的优劣,然后尽快从中选择最好的,毕竟世界上没有一家公司能承受无休止的亏损 。
以上例子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一些行业内玩家已经恐惧,要迫不及待地验证哪条路径才能真正跑得通 。尤其是有成功的特斯拉珠玉在前,部分玩家很难避免不去担心最初的选择 。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国内外车企如何选择智能驾驶的感知方案,摄像头始终扮演着最核心的组成角色 。在此基础上,头部车企如特斯拉、“蔚小理”在围绕“辅助位”做出取舍:目前需要哪些,要多少,才能够组成适合产品的整套方案 。
除了要适合产品,也少不了要兼容商业模式 。因为不管是着眼当下,还是心向未来,车企都需要活下来,实现自己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