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否被迫起兵学界已有定论,那朱元璋有没有考虑过传位于他?( 二 )
蓝玉以及胡惟庸案虽牵涉甚广,但查此二人前后所为,他们的死并不冤屈,就连后世常叹息的傅友德后来面对朱元璋也并不恭敬 。面对这些潜在威胁,朱元璋必然不会心慈手软,也绝不会给后世留下隐患 。
大明以武立国,创下的基业更需要守成之君来坚守,朱标父子可谓满足了朱元璋理想接班人的全部想象 。
仁孝之君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要知性格宽厚的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东平高句丽、北灭西突厥,将唐王朝版图推向极盛 。
自幼作为储君培养的朱标父子未必比不上后来的明成祖,朱元璋又怎会舍弃自己数十年的心血而选择仅为藩王的朱棣呢?
最有可能的接班人:晋王朱棡
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除了太子朱标,排在前面的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 。
明初封赐亲王以嫡长为先,而朱元璋又认为关陕、山西两地最为关键,以秦王、晋王分封于此,而北平则长期有大将驻守,可见分封镇边九王之时,秦、晋两王的地位在朱元璋心中是高于燕王的 。
随着时间推移,藩王们年岁渐长就藩之后,各自表现大有不同 。地位最尊的秦王劣迹斑斑,朱元璋愤然将之召回南京,前后训斥长达一年 。
即便朱棣嫡子身份存疑,但此时的秦王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已然比不上晋、燕等亲王了,而秦王也在朱标死后的第三年病逝早早出局 。
秦王达不到朱元璋的要求,但第三子晋王却是处处都表现合格 。
首先,晋王的嫡子身份从无争议,论资历也排在燕王之前;
其次,根据杨永康先生的考证,晋王就藩之后并无不法之举,明廷颁赐晋王的诏书中也可看到朱元璋对他的舐犊之情,在边防军务、治国理政等方面谆谆教诲,爱护之情溢于言表 。
最后,洪武朝后期晋王也多次主持出塞征伐之事,且在?蓝玉案?中朱元璋依靠晋王控制边军,并清洗了军中蓝玉的党羽,可见晋王早已能够被朱元璋倚重,他也较好地履行了藩王的职责 。
因此,即便朱元璋有过从诸子挑选继位者的想法,晋王被选中的基本面也远大于燕王 。
洪武年间燕王被夸大的功绩
朱棣自负英明神武最像朱元璋,这被宣传为朱元璋想传位于他的原因 。他担任燕王时多次出塞,得到了?清沙漠者,燕王也?的至高评价 。
由于朱棣最终成为?远迈汉唐?的永乐大帝,在洪武年间所留下的史料都是一边倒的称赞,功绩远超其他藩王 。但根据黄彰健和吴德义对朱元璋两份诏书的考证,发现至少有两次表现燕王出塞作战的记载有不同程度的造假之嫌 。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五月,朱元璋敕令武定侯郭英等将领随代、辽、宁、谷王出塞驱逐胡虏,其中辽王担负责任较大,而燕王并未参与 。但在永乐朝所修《明太祖实录》中,这两次行动全部划到燕王名下,且一切号令听燕王节制 。
对于洪武年间朱棣的其他功绩和美名,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只能从这两份诏书中窥知一二,有待更多史料的发掘 。
根据朱元璋的临终谕诏以及明人的其他记载,可以发现洪武末期特别是晋王去世前后朱元璋对燕王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
晋王死于朱元璋之前三月,晚年的朱元璋悲痛之余更是心生担忧,北方诸王制衡的局面因晋王之死而被打破 。
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朱元璋与朱允炆就藩王势大进行过交流,发出?燕王不可不虑?的警告 。同时留下遗诏规定藩王只能掌控护卫官军,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
从朱允炆登基之后迅速削藩可以猜测,朱元璋身前对于削藩之议应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
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还是宗室排序考虑,朱元璋都不可能考虑传位给朱棣 。但朱棣硬是以一藩之地力抗朝廷而成功篡位,这点朱元璋生前也无法料到 。
- 历史上徐妙锦是否真有其人她真的写信拒绝皇帝的赐婚吗
-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传给朱允炆他是怎么想的
- 铁铉被朱棣痛恨并虐杀而民间却为他建庙祠
- 明成祖朱棣屠杀宫女之谜:朱棣为何屠杀3000宫女
- 如果朱标在长寿一些朱棣还能造反成功吗
- 怎样判断网线是否需要更换 如何判断网线是否需要更换
- 怎样判断机油是否有效更换 如何判断机油是否有效更换
- 怎样判断轮胎是否需要更换 判断轮胎需要更换的方法
- 怎样判断皮带轮是否更换 如何判断皮带轮是否更换
- 在家里种植卷心菜可以吗 在家里种植卷心菜是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