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 )


打破传统的准备
出于同样的原因 , 秦相对地说能摆脱更纯粹的“华夏”国家文化传统的束缚 , 这使它更容易制定激进的革新措施 。儒家的荀卿也许是在公元前264年前后访秦后 , 不得不承认“其百姓朴” , 相当敬畏他们的官员;也承认官员认真地履行其职责 , 不偏袒 , 不结党 。但说了这些话后 , 他为这个国家完全无儒而表示不安 。他所指的儒 , 无疑是有儒家思想的文人 , 他认为这些人特别熟悉旧传统道德 。他说 , 没有这些道德 , 很可能导致秦最后的毁灭 。法家盛行的秦国在当时混乱的战国时代是十分重要且必须的 , 至于在秦国统一之后仍然沿用严酷的法家思想 , 这就真的是一种错误了 。
人才不分国界
正是由于秦文化上的落后 , 其必然的结果是它一发现人才就予以任用 。秦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 。商鞅所定的荣誉爵位之一是客卿 , 它赐与取得高位的外来政治家(有记载的最早事例出现在公元前289年) 。外来的显贵(不一定都有客卿的称号)包括商鞅本人、吕不韦、李斯以及本文没有提到的其他许多官员 。但是 , 秦国在人才上的缺陷只限于文官 , 至于武将 , 彪悍的秦人从不缺少优秀的武将 , 这也是后期秦将能有一统六国的很重要的原因 。
统治者的长寿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中 , 秦幸运地连续被几个既能干又特别长寿的王所统治 , 从而给它提供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连续性只有两次被短命的统治者所打破 , 他们合起来的统治时间仅仅持续了八年 。这个长寿的统治序列始于孝公 , 他统治了24年(公元前361—前338年) , 商鞅就是在他治下任职的;然后是惠文王 , 他统治了27年(公元前337—前311年);然后是4年的武王朝(公元前310—前307年) , 他因举鼎比赛致死而统治终结;然后是昭襄王 , 他统治了56年(公元前306—前251年) , 然后是孝文王(前250年)和庄襄王(公元前250—前247年)两朝4年的间竭期;最后是秦王政至后来成为始皇帝的37年统治(公元前246—前210年) 。可是这个因素的重要性不应过分强调 , 因为长寿并不总意味着能干 。例如 , 当周朝最后在公元前256年被灭亡时 , 灭周的秦统治者昭襄王在位已51年 , 但周统治者赧王本人在王位上已不少于59年(公元前314—前256年) 。不过 , 至少在秦国这些长寿统治者来说 , 都一直在坚持变法强国 , 没有出现别的心思 , 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
律法和行政
法家的统治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 这就导致了秦国的规矩被执行的非常的好 , 这种规矩体现在方方面面 , 行政上没有很少有贪腐懈怠的情况出现 。律法上实行连坐制度 , 谁没事犯个错就会殃及很多人 ,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做事都要小心的遵守规矩 , 当这些规矩深入人心的时候 , 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人 , 指哪打哪 , 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 可以说是把全国都绑在了战争的机器人上 , 行动效率当然是其他的诸侯国望尘莫及的 。
如此看来 , 当时的秦国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 只是这个战争机器在一定时间里没有问题的 , 可是只要是机器就会出问题的 , 尤其是很精密的机器 , 于是乎 , 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历程 , 可是却也在很短的时间里轰然倒下了 , 让人无限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