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七十二冢因何成为千年不解之谜( 二 )


【揭秘:曹操七十二冢因何成为千年不解之谜】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 。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并从口头传说逐渐进入诗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传说加以渲染,成了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 。褚人获《坚瓠集》续集有“漳河曹操墓”条,说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傍有一隙,入行数十步得一石门,“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卧或倚,分列两行 。有顷,俱化为灰,委地上 。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 。中立一碑 。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 。”
随着这些杰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了 。在众口相传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 。”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
那么,曹操的墓葬在哪儿呢?一些人根据古诗“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 。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 。”认为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还有人根据民谣“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认为曹操墓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几种说法与史实明显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 。还有一些人认为,曹操的陵墓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 。”《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 。”
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 。”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 。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 。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近来,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 。
他们的依据是: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遗令》中说要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遗令》中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的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操《终令》中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 。
《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从选墓的古代堪舆学理论,这一带也适于建造帝王陵墓 。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 。后来出土的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也证明了这一点,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 。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曹操墓之谜最终会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