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之死:谁是逼死长孙无忌的幕后黑手?( 二 )


在中国 , 有身份的人最注重的就是面子问题 , 就是招呼效应 , 当皇帝的更甚 。银子他收了 , 儿子也封官了 , 可长孙无忌就是不肯低下那棵倔强的头颅 , 反而给前去办事的人一副白眼 。话传到唐高宗那里 , 他的脸往哪儿搁?他能不恼吗?何况 , 娶谁当老婆 , 那是皇帝自己的事 , 长孙无忌这个当舅舅的是添的哪门子堵?与其说 , 长孙无忌的立场坚定得罪了武则天 , 还不如说他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 。唐高宗虽然老实 , 但他终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 他决定了的事 , 尤其是这种涉及到男女私情的问题上 , 谁出来反对都是螳臂当车 。不久 , 也就是永徽六年(655)十月 , 唐高宗“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
唐高宗册立武则天的那天 , 长孙无忌一伙人有没有去喝喜酒 , 史籍中没有记载;不过 , 唐高宗要和他们秋后算账 , 则是必然的 。无论是“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 , 心甚衔之”(《旧唐书》) , 还是“后既立 , 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 , 衔之”(《新唐书》) , 但以武则天当时的能量 , 她也只有暗地里咬牙切齿了 。然而 , 唐高宗疼老婆是出了大名的 , 武则天一撅嘴 , 他自然会出来打抱不平 。褚遂良被数次降职 , 一贬再贬;韩瑗、来济被贬到边州 , 永远不许进京;于志宁、柳爽被彻底免职;凡是与长孙无忌一起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的臣僚 , 大多被罢免或疏远 。这一大批元老级重臣 , 如果没有唐高宗点头授意 , 武则天能扳得动谁?
羽翼被一个个剪除了 , 长孙无忌见识到了唐高宗的面里藏刀;册立皇后成功了 , 唐高宗由此领略到了皇权的所向披靡 。当皇帝这些年来 , 唐高宗一直生活的比较郁闷 , 好多事情都是由长孙无忌替他操办的 , 甚至连他颇为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贞观遗风” 。一般情况下 , 性格懦弱的人 , 内心越发要强 。唐高宗不愿被唐太宗的光环所掩盖 , 更不愿处处掣肘于长孙无忌 , 年龄越大 , 那种朝纲独断的信念就越强烈 , 那种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就越突出 , 废立皇后无疑是反映这种君臣矛盾的焦点 。长孙无忌虽然成了光杆司令 , 但他在朝野的影响力仍是举足轻重 。唐高宗想挺起腰杆一言九鼎 , 必须要除掉长孙无忌 。
长孙无忌毕竟是长辈 , 是亲人 , 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称 , 他不可能因为一些家庭纠纷就狠下心来对亲舅舅实施生杀大权 。机会 , 总会是有的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 , 谁要是沾上了“谋反”的边 , 不论是皇亲国戚 , 还是宗室王公 , 统统没有好果子吃 。何况 ,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遭到了唐高宗的厌恶 。显庆四年(659) , 中书令许敬宗为了迎合唐高宗 , 派人上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 , 朝野哗然 。对于这桩大案 , 唐高宗先是“惊” , 继而“泣” , 可他既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 , 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 , 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 。这种处置结果 ,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 即唐高宗内心已经默许了许敬宗的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