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千古鸿文:两晋仅一《归去来辞》( 三 )
至于渊明为什么会在“善万物之得时”的时候,忽然“感吾生之行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请您阅读后面《谁解归去来》一章吧 。
临清流而赋诗(资料图 图源网络)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富贵非吾愿”好理解,“帝乡不可期”一句便有歧异 。“帝乡”一词指的是仙境,出于《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但古代不少人都认为这个“帝”字是双关,明指神仙,暗指晋朝的皇帝 。那么“帝乡”就是指“晋王室”或“晋政治集团”了 。要说呢,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如果说这句只是指“求仙不可能”也行,因为渊明有很多诗都说过这个意思,比如《形影神》的“我无腾化术”——既然渊明没有“腾化术”那么“帝乡”(仙境)自然是不可期望的了 。
对于“归尽”二字,吴淇认为一指渊明寿命将尽,一指晋王室气数将尽 。而且他认为,正是因为陶渊明有这种忠贞之心,所以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只把一个隐士去世作为历史大事记录下来了,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
而清代方宗诚结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的句子,参合《孟子》一书来解读渊明的人生: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即《孟子》从其小体之意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即从其大体之意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即君子居易以俟命、无入而不自得之意 。(清方宗诚《陶诗真诠》)
什么叫“从其小体”“从其大体”呢?这两句出于《孟子·告子》上: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此为大人而已矣 。”
公都子问孟子:“同样是人,有些是君子,有些是小人,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说:“求满足身体重要器官的需要(从其大体)的是君子,求满足身体次要器官的欲望的(从其小体)是小人 。”公都子又问其缘故,孟子说:“耳朵眼睛这类器官不作思考,常为外物所蒙蔽 。外物纷纭,互相牵连,便把这类器官引向迷途了 。心这个器官职能就是思考,(人的善性)一思考便能得到,不思考便得不到 。这个器官是上天特意给我们人类的 。因此,这是冲要器官,要先把它树立起来,那么次要的器官便不能把这善性夺去了 。这样便成了君子了 。”而“居易以俟命”、“无入而不自得”都出自《礼记·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
儒家“素位而行”这个重要的人生态度就出自这段话 。这段话大意是,君子在他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不羡慕此外的事物 。身处富贵,就按富贵之人的原则行事(不过分节俭);身处贫贱,就按贫贱之人的原则行事(不过分铺张);身为少数民族,就按少数民族行事原则行事;身处患难之中,就按患难之时的原则行事 。所以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泰然处之 。君子居于高位,不会欺凌下属;君子居于低位,不会谄媚上级 。他只是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求别人,这样君子就不会招来怨恨 。君子上不怨命运,下不怨旁人 。因此君子处于很平凡的位置,等待命运的降临;小人则铤而走险来谋求那些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
- 千古漫谈伪君子三国时期最能装的三个人
- 盘点李清照一生最为人称赞的六首词,不亏千古第一才女
- 秦始皇小时候是熊孩子吗?他是怎么从熊孩子变成千古一帝的
- 千古第一人:细数秦始皇嬴政的千年历史功绩
- 真正的千古奇文,读完舌头都打结了
- 揭秘三国史上的千古奇冤:大将魏延叛蜀之谜
- 张献忠逼和尚吃肉,和尚说出两句千古名句
- 陶渊明《读山海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清照的家世之谜: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身世
- 李清照生平揭秘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坎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