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简介历史上的御史大夫张汤的生平介绍( 二 )


太中大夫任上 , 张汤与私交甚好的酷吏赵禹(成语“一意孤行”的主角)合作 , 根据武帝政治的现实需要 , 共同制订修改各种国家律令 。其主要作为有:恢复汉初废除的连坐法、族诛法、妖言诽谤罪等严刑峻法;作见知故纵之法 , 即官吏获知犯罪行为后必须举告 , 对应判刑的罪犯必须严格执行 , 对当地动乱必须严厉镇压 , 否则以重罪论处;编《越宫律》二十七篇(今佚) 。关于宫廷警卫制度 , 是汉律六十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律令的共同特点是“务在深文 , 拘守职之吏” , 即务必使法令严峻细密 , 对任职官吏尤为严格 。这使得文景盛世以来宽厚立法的趋势被逆转 , 汉法的发展从此严酷苛密化 。
此时 , 武帝为加强封建大一统 , 罢百家尊儒术 , 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家学说 。张汤恰时投机 , 一边上书请求选派儒家博士为廷尉史 , 辅助自己办案 , 一边多次就朝堂重大案件代表天子及官方前去咨询已还乡退隐的董仲舒 , 以其意见为重要的审判依据 。从此狱吏断案 , 多应朝廷旨意 , 附会古人之义 , 言必六经“公羊” , 史称为“春秋决狱” , 这既促进了法律儒家经典化的过程 , 也是两汉经学化的开始 。
【张汤简介历史上的御史大夫张汤的生平介绍】公元前123年 , 淮南王刘安(古籍《淮南子》的编著者 , 成语“鸡犬升天”的主角)、衡山王刘赐谋反 , 事败自刭 。廷尉张汤主审这场政治大案 , 揣摩武帝心意 , 乘机铲除宿怨 , 穷追狠治大显身手 , “凡淮南、衡山二狱 , 所连引列侯、二千石、豪杰等 , 死者数万人” 。张汤遂于次年 , 即武帝元狩二年 , 加官进爵 , 功成名就 , 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七年御史大夫生涯 。
张汤的飞黄腾达 , 首要原因在于他成功前谦卑待人、广交朋友、编织关系网 , 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史记酷吏列传》上说“汤为人多诈 , 舞智以御人……已心内虽不合 , 然阳浮慕之” 。虽然有意见 , 但是表面还要做足功夫 , 营造氛围 , 对富豪高官们仰慕推崇 , 毕恭毕敬 , “与长安富贾交私 , 收交天下名士大夫……至于大吏 , 内行修也;送请诸公 , 不避寒暑” 。于是“虽用法深意不专平 , 然得此声誉” , 尽管问题不小 , 却被权贵褒奖 , 获得良好名声 。其次 , 也是最重要的 , 就是张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张汤的一言一行从武帝角度看去 , 无不是唯皇命是从 , 绝对效忠 , 绝无任何私心 , 武帝自然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 于是理所当然的重用他 , 赋于他大权 。而事实上却是“所治即上意所欲罪 , 与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 , 与监史轻平者……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 。也就是说 , 张汤断案大多是遇上武帝讨厌的 , 就落井下石加重刑罚;遇上武帝喜欢的 , 就寻找借口法外开恩;遇上武帝不关心而与自己有隙的 , 就毫不留情一审到底 , 以排挤仇家为政绩 , 在维护皇权的幌子下最大程度的扩张己欲 。“虽文致法 , 上财察 , 于是往往释汤所言” , 名义上万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 其实最终决策权却完全被张汤个人意志所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 , 张汤的成功所依靠这两个因素也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