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宇宙境界:站在天问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 。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 。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
5、沧桑境界:尘归尘、土归土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古诗词中的10大至高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 。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 。
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 。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 。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 。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哀之感尽寓其中 。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 。
6、超我境界:人生百年一仓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钟灵的个人简介钟灵是哪一部小说中的人物
- 齐御风的大师姐是谁?齐御风师姐天山童姥简介
- 传说中的阿姆斯特朗炮竟真存在,原型竟是这个!
- 中国古代十大秘术大盘点传说他们知天地晓阴阳无所不能
- 大禹治水时期的传说故事,涂山之会的起源
- 刘大夏一把火烧毁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航海技术倒退了几十年
- 二战后德国为何把大量黄金储存在美国?为什么各国都在美国储备黄金
- 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哪个权力更大一些?管辖的地区有什么不同
- 如果韩信、项羽、蒙恬各率30万大军对阵,究竟谁会取得最终胜利呢
- 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有着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