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冬天御寒穿什么衣服?选择的种类多种多样( 二 )


鹿裘也是粗劣之裘,大约是因为上古中原地区鹿较易得而皮又不如狐、羔轻暖的缘故 。《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用绳子系腰) 。”《史记·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淮南子·精神训》:“文绣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尧布衣揜(掩)形,鹿裘御寒” 。《晏子春秋·外篇》:“晏子相(齐)景公,布衣鹿裘以朝 。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贫也,是奚(何)衣之恶也?’”
袍、襺(同茧)也是御寒之服 。《说文》:“袍,襺也 。《论语》曰:‘衣敝组袍 。’”“襺,袍衣也 。以絮曰襺,以组为袍 。”《礼记·玉藻》:“纩为茧,组为袍 。”郑注:“衣有著之异名也 。纩谓今之新绵也,组谓今纩及旧絮也 。”《说文》:“组,绋也 。”“绋,乱枲也 。”综合起来看,袍与襺的区别在于絮在衣服里子与面子之间的东西不同,絮新丝绵的叫茧(襺),絮乱麻和旧丝绵的叫袍 。显然,袍是比较低级的 。《诗经·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这首诗写的是即将走上战场的战士,彼此间相互鼓励 。袍是战士所服 。《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组袍而且破,跟狐貉之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后汉书·羊续传》载,汉灵帝想让羊续当太尉 。按当时的习惯,羊续应该献上一千万钱,而且对皇帝派来取钱的人也要送大笔钱财,但羊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组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 。’左右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 。”羊续以简朴不贪著称,在这以前他任南阳太守时,即“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 。乱麻和旧绵絮做成的緼袍,正与他的性格和生活状况相符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改名张禄,在秦做相,魏之须贾出使到秦,范睢装成佣人的样子去看他,须贾说:“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绨是较粗糙的丝织品,这里的袍也是緼袍,对于“为人庸赁”的劳动者来说,已是很好的寒衣了,所以后来范睢在数落了须贾的过错之后说:“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意,故释公 。”
茧(襺)则比较高级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 。”这是记述楚国的申叔豫装病的情况 。暑天穿了两件茧,又套上裘,以示身体极为虚弱,但又热得受不了,所以在地上挖坑,放下去冰块,再摆卧具躺在上面 。杜预解茧为棉衣,孔颖达说是新丝绵絮的袍子,都与《说文》、郑注相合 。絮是由茧抽缫而成的,所以把绵絮也叫茧,再进而把絮绵的袍子叫茧,这是很自然的 。段玉裁说:“絮中往往有小茧,故絮得名茧 。”这倒不见得,有小茧的絮是制造得粗糙的或是今之所谓“丝绵头儿” 。
古人的丝绵絮,在穿脏了以后要在河面上洗 。《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以洴澼絖(纩)为事 。”《经典释文》引李颐说:“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 。”洴澼又叫漂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集解》引韦昭说:“以水击絮为漂 。”这两个例子同时说明,远在先秦和汉代就有人以洗丝絮为业,足见以丝絮做衣、拆洗丝绵衣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
袍有另一种含义 。《广雅.释器》:“袍,长襦也 。”《释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脚背)者也 。袍,苞也 。苞内衣也 。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相连,四起施缘,亦曰袍 。”《礼记.丧大记》:“袍必有表,不褝,衣必有裳,谓之一称 。”(表:指罩衣 。一称:等于一副、一套 。)郑注:“袍,亵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称也 。”清人任大椿《深衣释例》说:“盖袍为深衣之制,特燕居便服耳,故云亵衣 。若无衣以表之则不成称 。”这样看来,另一种袍类似后来的长袍、大褂,单层,因为是贴身穿的,不便裸露,所以要在外面再加一层衣 。这和现在不宜穿着睡衣衬裤见客是一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