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我在岗:他们坚守鄱阳湖护候鸟平安|读图 | 老陶( 二 )
巡护员高翔,1975年6月出生在鄱阳湖畔的都昌县,1993年8月进入鄱阳湖保护区工作。毕业于江西农大园林设计专业的他,对候鸟的认知起初几乎就是一张白纸,但保护生他养他的鄱阳湖,是高翔不变的初心。进入保护区上班的前20多年,由于保护工作任务繁重,高翔每天背着望远镜、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各个湖汊间开展巡查保护,对于如何提升候鸟的业务知识水平,没有过多精力,也缺乏必备的硬件条件。
文章插图
2012年7月,高翔回到了他出生地所在站点都昌站上班,单位为站里配备了照相机。在外的游子翱翔回来,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显得尤为可爱,高翔萌发了用相机把所见鸟类都记录下来的想法。他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观察发现,在都昌区域栖息的水鸟和林鸟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甚至有一些物种在鄱阳湖保护区范围内也很少见。这让他对鸟类识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认真地记录下所见的每一种鸟类。
文章插图
寒来暑往,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总是默默地蹲守在湖边,看看鸟儿们是否安全,有没有什么新的物种发现。期间,他常常被沿湖村庄里的狗追赶,常常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当成小偷、外国间谍甚至盗墓贼。在站里没有公车的情况下,高翔仅凭一辆每次只能跑40公里远的电动车,硬是在7年的时间里,绕着都昌的湖泊,跑下了6万多公里的巡护轨迹,写下了超过20万字的巡护记录,拍摄了6万余张鸟类照片和近26万张工作照,共记录了都昌区域内104种水鸟、151种林鸟和20余种鸟类的主要生长阶段特征,视频记录了150余种鸟。通过自学专业的鸟类图鉴,结合自己拍摄的照片,给都昌范围内的鸟类做了一部属于自己的“花名册”,包含了9万多字的文字介绍和1700多张精选图片,为鄱阳湖区域的物种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文章插图
“为候鸟守住最后的家园,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吴城保护管理站巡护员舒国雷已在鄱阳湖畔工作近10年,也是这片水域候鸟的“守护者”。多年来,为保护湿地候鸟,他不畏艰险,在鄱阳湖畔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是舒国雷的工作常态,看着鸟群翻飞如浪,舒国雷觉得一切都值得。“有时候半个月都不能回家一趟,孩子要从墙上看照片才能认出爸爸是哪一个。”舒国雷坦言,自己的孩子现在还小,正是需要陪伴与教育的时候,但忙起来的时候,会照顾不到自己的家人。保护候鸟这件事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现在把候鸟的家园守护好了,也利于子孙后代。”当舒国雷谈起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晒得有些黝黑的脸上露出微笑,洋溢着一脸幸福和自豪。他直言,就算是每天巡护候鸟这样的工作也让自己非常具有成就感。
文章插图
今年60岁的巡护员陶端基曾经是大汊湖站所在村庄的村书记。保护站的同志在湖区巡护遇险,无论多远多晚多忙,陶端基只要接到电话必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应聘成为一名基层巡护员,这一干就是10年。
文章插图
陶端基从小与候鸟打交道,熟知湖区地形和多种候鸟习性,加之曾经开过货车、公交车,到站里后便成为巡护员兼巡护拖拉机的驾驶员。外出巡护时,即便湖区没有道路,老陶凭经验依旧可以驾驶拖拉机到达目的地。由于湖区道路异常颠簸,拖拉机像个气球一样在泥滩上颠簸跳跃,一天下来年轻的站员都颠得腰酸背痛,但老陶却一脸轻松,他说我开了八、九年,每年开拖拉机带着站员下湖巡护六七十次,每次都是早出晚归,现在已经习惯了。湖区泥滩上数不清的深深浅浅的轮胎印记,这些都是他们坐着拖拉机巡护留给鄱阳湖的印记。
- 翻译|《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父亲回应:晓宇已回家,正刻苦翻译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小宇已回家,正翻译新书
- 卢洪波|“爸爸登上了我的期末考卷!”长沙学子遇最暖心期末考题
- 浙江图书馆|《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父亲回应:晓宇已回家,正刻苦翻译
- 心理|孩子别怕,我们一起渡过!
- 瘫痪|湖南女婿带着瘫痪岳母打工数年:我只剩这两个母亲可以照顾了
- 拼音信|郑州一年级男孩写“拼音信”感谢大白:我长大了也想当白衣天使
- 水彩笔|青未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 娃哈哈|“就像姐姐陪在我身边,让我不再焦虑和害怕”汤阴隔离区孩子的一封信
- 造血干细胞|“能帮助他,是我的幸运”“00后”大学生考研结束直奔医院救助5岁男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