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长白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长白山古时称为不咸山、“太白山”,清朝时满族人称之为白山(Golmin SanggiyanAlin)或“白头山”,近代朝鲜半岛人和日语中的汉字也都以“白头山”称之 。长白山也以“白山”(指长白山)与黑龙江的“黑水”(指黑龙江)并称,是中国东北的代名词 。
最早记录我国东北长白山的史籍是战国和西汉初成书的地理书《山海经·大荒北经》 。书中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肃慎是东北的古老民族,活动在今延边和绥芬河一带 。《后汉书·东夷传》和《晋书·四夷传》皆有“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的记载 。
晋代以前长白山一直名称不咸山 。后魏又称“徒太山”、“太皇山” 。《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南有从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 。”到了唐代,又改称为“太白山”,《新唐书》载: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 。”
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金史·世纪》载:“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金代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 。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 。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 。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 。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天下,长白山在满语里叫“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 。清朝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木纳前往长白山拜谒,回京奏疏,议封长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到吉林时,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隆重的望祭长白山活动 。清朝几百年间,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