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帝王有关的成语: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典故( 六 )


十四、蜀汉后主刘禅
35【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典故:263年刘禅投降曹魏,受封为安乐公,和一些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有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吩咐演奏蜀乐,并歌舞助兴 。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低头流泪 。只有刘禅怡然自若 。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
十五、晋武帝司马炎
36【羊车望幸】意为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 。
出处:《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 。
典故: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 。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 。有个聪明的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 。
十六、晋惠帝司马衷
37【何不食肉糜】意为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
出处:《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
十七、晋明帝司马绍
38【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典故:晋明帝年少时,坐在元帝的膝盖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太阳远,没有听说有人从太阳那里来 。”元帝感到惊奇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重新问他,他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吃惊:“你怎么跟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只看得见太阳,看不见长安 。”
十八、前秦世祖皇帝苻坚
39【投鞭断流】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 。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
出处:《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
典故:苻坚即位后想消灭东晋,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骄傲的苻坚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长江,足可把长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麼好怕的?”
40【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
典故:淝水之战时,苻坚与苻登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苻登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
41【风声鹤唳】唳:鹤鸣声 。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出处:《晋书·谢玄传》 。
典故:淝水兵败后,苻坚的溃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
十九、后赵开国皇帝石勒
42【鹿死谁手】鹿:猎取的对象,比喻争夺的政权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 。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石勒载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