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骑兵的起源和作用:一场惨败引发的军事变革( 二 )


发展骑兵 , 首先要有数量足够的上乘战马 。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 , 历来是重视牛甚于马匹的 , 而且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 , 中原地区所产的马匹其数量、质量均难及北方游牧地区 。解决之道 , 就是建立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力量 , 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 , 能够采取较为先进的养马技术的国家养马场 。史书上的苑马、群牧所 , 都是国家养马场 。它由国家划出指定的区域 , 投入专门经费 , 培育马种 , 饲养、训练马匹 , 最后将马调配给军队使用 。国家养马场有专职机构负责管理 , 管理者通常是国家直接任命的高级官员 。这种国家形式的养马 , 其实自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 , 在西汉初年趋于完善 。景帝二年“始造苑马以广用” , 武帝“为伐胡故 , 盛养马 , 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 , 卒掌者关中不足 , 乃调旁近郡” 。可见 , 国家养马场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 此后在我国历史上长期不衰 , 逐渐发展 , 成为历朝马政的重要内容 。
有了良马 , 还要有训练有素的骑士 。汉朝军队非常善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兵员 , 三河、颖川、沛郡、淮阳、汝南、巴蜀等多山地诸郡可选材官之士;江淮以南多水泽之地可选楼船之士;而“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 皆迫近戎狄 , 修习战备 , 高上气力 , 以射猎为先 。”此地之民自是选拔精锐骑兵的上上之选 。即使是通过精挑细选得来的兵员 , 仍然要接受严格的训练 。晃错曾上书言:“士不选练 , 卒不服习 , 起居不精 , 动静不集 , 趋利弗及 , 避难不毕 , 前击后解 , 与金鼓之指相失 , 此不习勒卒之过也 , 百不当十” 。由马上而得天下的汉朝统治阶级 , 对乌合之众不可能打赢战争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 , 因此规定“非教士不得从征” , “教士”者 , 张晏注日:“士不素习不得应召” , 所以说 , 汉朝应征兵员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 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
三、骑兵的作用
数十年的休养生息 , 使得西汉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同时也训练出了强大的军队 。西汉的国家战略逐渐由防御转向进攻 , 骑兵 , 这支汉朝军事力量中最为精锐的部队 , 在战略反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 , 就“发边吏骑八万五千… , 遣承相颖阴侯灌婴击匈奴” , 这时的汉军骑兵已经初成气候 , 光边境骑兵就有八万之众 。而当汉武帝执政后 , 汉朝向匈奴发动了长期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 汉军骑兵当仁不让成为进攻的先锋 。汉武帝元兴二年公元前133年 , 西汉王朝设下马邑之谋:“汉伏兵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 , 汉军骑兵参与了西汉战略反攻的序幕 。
元光六年(前129年) , 汉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将各率万骑出击 , 这是汉朝骑兵第一次独立担当进攻任务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 , 汉以卫青为大将军 , 将六将军 , 十余万人出朔方、高胭击匈奴 , 其中骑兵三万 , 擒匈奴右裨贤王及部众共万余人 , 凯旋而归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 , 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计十余万骑出定襄击匈奴 。同年 , 霍去病 , “与轻勇骑八百 , 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 , 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 , 生捕季父罗姑比” 。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长途奔袭 , 充分展现了骑兵杰出的机动性和突袭能力 , 擅长骑兵作战的霍去病也由此开始了其短暂而又辉煌的军事生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 , “骠骑将军率戎士 , 逾乌赘 , 讨遨淮 , 涉狐奴 , 历五王国 , 轴重人众慑谬者弗敢取 , 冀获单于子 。转战六日 , 过焉支山千有余里 , 合短兵 , 杀折兰王 , 斩虏胡王 , 诛全甲 , 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 , 首虏八千余级 , 收休屠祭天金人 , 元狩四年(前119年) ,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 , 躬将所获荤粥之士 , 约轻资 , 绝大幕 , 涉获章渠 , 以诛比车者 , 转击左大将军 , 斩获旗鼓 , 历涉离侯 。济弓间 , 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 , 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 , 封狼居管山 , 单于姑衍 , 登临瀚海 。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 , 师率减什三 , 取食于敌 , 连行殊远而粮不绝” 。类似的战功彪炳史册 。精良的汉朝骑兵加上杰出将领的指挥 , 使得西汉的军事开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