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江苏睢宁教育世家痴迷环保教育 一家五代26人扎根乡村当老师


五代|江苏睢宁教育世家痴迷环保教育 一家五代26人扎根乡村当老师
文章插图

大家庭部分教师回到大余小学祝朱以勋老人教师节快乐。 朱志庚 摄
中新网徐州9月6日电 题:江苏睢宁教育世家痴迷环保教育 一家五代26人扎根乡村当老师
作者 朱志庚 顾士刚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听着熟悉的旋律,江苏省睢宁县邱集镇大余小学82岁的老校长朱以勋心中倍感自豪,一曲歌词道不完他从教47年的温暖回忆。三尺讲台传承五代人,朱以勋大家庭26人一生甘当“教书先生”。教师节前夕,朱以勋老人带领儿孙们回到大余小学重温教育初心。
走进校门,一块印刻着红色“爱”字的石碑进入眼帘,上面还有“爱国、爱和平、爱大自然”的诠释。校园里到处是绿植,顺着林荫小道绕着教学楼一侧前行,犹如进入了植物园,有桑树、榆树、槐树等常见树,也有合欢、朴树、垂丝海棠、水杉等特色品种。每种树木的枝杈上还挂着铭牌,介绍树种类别以及科普知识。树林边小桥流水为园林增添了一丝灵动,水面上的睡莲楚楚动人,与河边红色的彼岸花相映成景,别有一番韵味。林中曲径通幽处,传来多种鸟儿的鸣声。

五代|江苏睢宁教育世家痴迷环保教育 一家五代26人扎根乡村当老师
文章插图
【 五代|江苏睢宁教育世家痴迷环保教育 一家五代26人扎根乡村当老师】听到朱以勋的呼唤,院内的鸽子纷纷围拢而来。 朱志庚 摄1982年元旦前后的一个雪后早晨,朱以勋带领全校师生把教室前面空地上的雪清理出来,把自己准备好的馒头、煎饼等让学生们掰碎撒在空地上,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上了一堂《雪中鸟儿吃得真高兴》作文写生课。这次活动让学生亲自播“种”、亲眼观察、亲身体验、师生同写。
1982年3月,朱以勋带领全校师生向睢宁全县中小学生发出《爱益虫、鸟、兽倡议书》,得到全县师生热烈响应。同年4月,大余小学向徐州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1984年4月,大余小学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出倡议。

五代|江苏睢宁教育世家痴迷环保教育 一家五代26人扎根乡村当老师
文章插图
占地30亩地的大余小学俨然一个原始森林公园。 朱志庚 摄以往在农村,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不时会有捉青蛙、捣鸟窝等不好的做法。为了教育孩子们树立爱鸟护鸟绿色环保意识,朱以勋探索创新教育课程——给鸟(动物)评功发奖:鸟儿美,鸟儿吃害虫……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鸟兽虫鱼等动物的生态环保理念,种下“绿色”,撒播爱的“种子”。
朱以勋的大女儿朱春华、二女儿朱淑梅、儿子朱淑君都曾是大余小学的学生,受父亲影响很大。“有一次,父亲把妈妈卖油菜籽的钱‘偷’去买木头做鸟箱了,当时妈妈非常生气,那钱是准备买电风扇的。但我和姐姐、弟弟都支持父亲,说我们不怕热。”接过父亲教鞭的朱淑梅现在也是大余小学的教师,提起父亲的“糗事”,仍然历历在目。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和姐姐、弟弟许下心愿,一生执守三尺讲台。

五代|江苏睢宁教育世家痴迷环保教育 一家五代26人扎根乡村当老师
文章插图
教学楼墙体上挂着成排的陶罐,这是师生们为鸟儿做的家。 朱志庚 摄发生在1984年11月19日的一件事,令65岁的原大余小学教师邵统凡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到大余村的谷场上围了很多人,朱以勋校长正在苦劝两个用网子逮黄鼠狼的外地年轻人。经过大半小时的苦劝,两人才收起工具,朱校长又把两人带到自家吃午饭,并给两个人50元的路费。当时那两人就感动地丢弃工具,并表示再也不干此类事。“那时的工资才几个钱呀,朱以勋校长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邵统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