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底层|心理学:看上去很勤奋的人,却生活在社会底层,原因主要有2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当代社会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天没亮就出门,待夜幕降临才归家。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却难得提升,常常还会因为生计而发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类人明明很勤奋,却为什么依旧生活在社会底层,是命运使然吗?

社会底层|心理学:看上去很勤奋的人,却生活在社会底层,原因主要有2点
文章插图

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看,“管窥心态”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
管窥心态,也被称之为“管窥效应”,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根管子去看东西,只能看见管口大小的世界,却看不到管外的东西。
这种心态是指个人目光短浅,只能看见眼前的得失,却毫无远见。也就是说,没有全局观念,看问题太浅,不会深入思考。
心理学家认为,管窥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某种资源的稀缺而导致的,为了能够得到就疯狂追求,从而失去理性和整体的判断。
比如,1960~1969年期间,美国西部进入挖金热潮。有不少人都赶赴西部,采挖金矿,希望能够借此大赚一笔。

社会底层|心理学:看上去很勤奋的人,却生活在社会底层,原因主要有2点
文章插图

然而,随着人数越来越多,每个人所能挖到的金子就越来越少,甚至空手而归。
这时,有一个人却并没有急着采挖,而是考虑到这些人在挖金过程中,肯定需要水喝,于是他批发了一大批矿泉水,就近售卖,果然生意火爆。
由此可见,不懂得思考,只知道埋头苦干,专注于眼前得失的人,通常收获甚微。反倒是那些善于思考,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够把握住每一次得来不易的机会。
同理,那些成天看起来十分勤奋,却仍旧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就是因为缺乏远见,太过注重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导致的。
就像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穷人,为了让孩子早早出去赚钱,便放弃读书的机会,眼前只能看到早日赚钱的利益,却看不到投资教育的长期回报。

社会底层|心理学:看上去很勤奋的人,却生活在社会底层,原因主要有2点
文章插图

还有初出校园的毕业生,总有人会为了高薪资而放弃更有发展潜力的职位,在岗位上日复一日的乏味度过,也有一些突然转过弯的人,会选择跳槽,可是其中耽误的时间,却难以挽回了。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学者提出,正是因为富人懂得整合、利用资源,善于调动人脉,所以他们才有所成就。
在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时,富人会考虑能够利用什么资源,借助什么力量来使自己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而穷人却只会专注于所获得的报酬,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获得更多。
所以,富人们会选择雇佣他人帮助自己完成这些小事,并从中赚取差价,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更有必要的、更需要专注思考的事情之中。

社会底层|心理学:看上去很勤奋的人,却生活在社会底层,原因主要有2点
文章插图

时间一长,富人们学会了如何合理运用资源,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人脉,而穷人依旧只会努力干活,因此,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悬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教育,因为他们意识到教育能够为人们带来无穷的利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到达更高的位置。
教育的回报是长期性的,不是短期就能够见到成效的,可是这也最具有投资的意义。不过,在校园生活中混日子、嬉笑打闹的就另说了。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些人每天起早贪黑,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在处理每一件事时,都细致周到,多加思量。
可正是因为太过于较真和固执,才导致处事效率的下降。如今,智能化已成为社会的大趋势,而作为员工的你太过较真,只专注于细节,而不顾效率,只会让最终的结果和所获利益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