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江阴“棉鞋阿婆” 20年做了4万双棉鞋

在20年的漫长岁月里,江阴65岁的赵六宝做出了4万双棉鞋,靠自己的双手抚养残疾女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棉鞋阿婆”。当社会各界把关心、关注和关爱送到她家的时候,她向更需要帮助的山区孩子无偿捐献棉鞋,让爱的火种在她的手里传递。2019年,赵六宝入围“感动江苏十大人物”候选人,获评2021年“无锡好人”、第六届“德耀江阴·十佳江阴好人”。
通讯员 李希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丁波
【 老周|江阴“棉鞋阿婆” 20年做了4万双棉鞋】女儿意外车祸,“我是母亲不能倒下”
赵六宝家住江阴市月城镇水韵社区水芝苑小区。八九十平米的安置房,几乎都是毛坯,就厨房和卫生间有些简单的贴砖。除了一张八仙桌、一张床、一台电视机、几个旧木箱子和电动缝纫机,其余地方都被棉鞋和做鞋的原材料堆得满满当当。
赵六宝夫妻俩原来都在厂里上班,一家子过着普通又和美的日子。然而不幸却悄然降临,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2001年5月的一个晚上,离高考还有40余天,赵六宝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周像往常一样,上完晚自习下课回家,没想到在黑暗中,被一辆疾驰而过的摩托车撞倒了。治疗期间,由于出现了大面积的脑细胞死亡,医院数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医生告知赵六宝,即使抢救回来今后也只能瘫痪在床,建议放弃治疗。“这是我的女儿,你给我治,我愿意一辈子照顾她。”赵六宝斩钉截铁地回答。
赵六宝夫妻俩放下工作,全天照顾女儿。在医院治疗半年后,小周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也留下了终身残疾,双眼视力全无,左侧身体无运动能力,几乎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治疗掏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赵六宝和老伴还向亲戚借了5万元,家里经济变得十分拮据。看到家中这样的情况,女儿怎么都不愿意继续治疗,在医院里哭喊着要回家,“怎么可能不难过,女儿经常哭甚至说不想活了,我和她爸也整天抹泪。”
“但生活总是要继续!”女儿从医院回家后,赵六宝便辞去了厂里的工作,一方面照顾女儿生活起居,另一方面,也是怕女儿想不开,得陪着她。“我自己劝自己,女儿能活着就很不容易了。作为妈妈,我不能倒下,不然女儿还怎么活下去”。
20年如一日,她的鞋子越做越好
出事后,女儿每天的药物及家庭生活开销像一块千斤巨石时刻压在赵六宝的胸口。当时已经46岁的赵六宝就此萌生了学做棉鞋的想法,既可以在家照顾女儿,又能赚钱补贴家用。“我其实从没做过鞋,也不识字,都是从头开始。”做棉鞋、卖棉鞋并没有想得那么容易,刚开始的几个月,由于鞋子做工一般,经常连续几天都卖不出去一双,家里生活入不敷出。不过,在赵六宝的坚持下,她的鞋子越做越好,而且因为用料实在、手工扎实,光顾摊位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凌晨两点,赵六宝家的窗口就准时亮起了灯。
每天除了做鞋,赵六宝还要坚持给女儿做一个小时的康复训练。2004年,经过三年的康复训练和四处求医问药,小周慢慢学会了独立行走,甚至眼睛也恢复了一丝光感,这样的好转让灰暗已久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从生疏到熟练,棉鞋一做就是20 年。老伴退休后也帮着一起剪鞋底。“现在我们家,两个人一天做个十几双不成问题。”一年365天,早上6点起床,一般要做到晚上八九点,除了睡觉就是做鞋,“刚开始眼睛是好的,现在得戴老花镜了。”辛劳多年的手上也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一年八个月天天在家做鞋,过了国庆后的四个月,就是上午卖鞋、下午做鞋,虽然赚不到大钱,但养家、养活女儿,也是够了。”卖鞋的季节,每天凌晨4点,赵六宝用保温杯装上老周做的粥,骑电动车去周边乡镇卖鞋。老周在家照顾女儿起床吃饭,然后再去月城街头的摊位卖鞋。